团队力量,助我一路前行----田瑶老师赛课反思与感悟
来源: 重庆育才中学 作者: 田瑶
阅读: 812 时间: 2023-10-12 10:29:26 3
2023928日星期四,在中秋与国庆放假前夕,我很荣幸获得了“2023年重庆市初中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荣誉的背后是强大的磨课团队为我保驾护航。

在2023年8月14日进行了课题的抽取,我抽中的是人教版第十四章第二节《让电灯发光》。在选择课题前,刚哥、鸿哥和建哥就建议我自己先思考好优先想要选择的课题,再对课题做好排序和备案。在抽选课题后,便在刚哥、鸿哥和建哥的建议下开始着手准备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验教具的初步制作。其中提到的用水流来类比电流突破“短路”的认知难点这个建议一直贯穿于器材的准备中,从最初的教具模型都讨论了很多个方案和版本,在之后便是部分自制教具的器材到位后开始制作。本以为这个器材会很快就制作完成,谁曾想,这个器材并不如想象中那样简单制作。就这一个教具的制作,从最初的手稿到制作历经了数十个版本,依然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不是漏水就是水流现象不明显,再就是器材之间难匹配。通过各种购买APP找合适器材,以同城急送、快递员帮买器材等方式来解决器材难匹配的问题,整个假期基本就在做这个器材。尝试数种方法后终于找到了匹配的器材,用热风机一点点吹、开气孔、热熔胶固定,每一步的制作都显得极为精细化,错了整个器材加板材要全部更换重头再来。好在有鸿哥、建哥提出的更改建议,还有外援陈青老师提供的实操建议,在不懈的努力下终于解决了器材的流水问题。

图片


第二个演示教具“短路”的制作,也是一次次的失败又一次次的迎难而上。最终在茂竹兄的帮忙下确定了电容器加铁钉的方式,这个短路效果很明显。因为需要教师手握夹子夹住铁钉,电容器出现短路,这能直接将一根粗约0.5cm长为10cm的铁钉烧红,刚开始还伴有火花出现。虽然从物理学的角度我知道它是绝对安全的,但这现象看上去好像有那么一点点的可怕。于是在后期的磨课中,我两次都将这个实验置后。但取而代之的短路实验现象,确实不明显。于是,在建哥和茂竹兄的指导下,我克服了可怕的心理,开始操作演示。起初,我采用的是将烧红的铁钉放入水中让其冷却。之后在磨课团队老师们的建议下用细沙,并配备防烫手套和灭火器。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每一个教具的制作都有团队老师为我把控大的制作方向,每一个教具的背后都有团队老师为我出谋划策。终于在2023年9月5日,九龙坡区教师进修校党委副书记唐杰,九龙坡区科研中心主任、物理教研员、工作室主持人王绍刚,物理教研员陈中海莅临重庆育才中学校,表达了对这次比赛的高度重视,在初中物理教研组长李鸿老师的组织下,于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行知楼107教室进行了一次试讲。试讲结束后,三位专家提出了很多中肯并直击要点的宝贵意见。专家们在肯定教研组前期工作的同时,基于课标要求和科学依据,建议保留自制的创新教具,通过语言的精准描述将自制教具用到极致。在课程育德、节能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都做了细致建议,并提出思考:在课程中将重庆育才中学校物理课的特点上继续深挖,进一步高效落实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图片

9月5日专家到场指导 

之后,就是一次次的磨课。一次次磨语言,磨细节。而我的每一次磨课都有团队老师百忙之中来为我指点迷津。正是有团队老师们的一次次帮助下,课堂开始逐步趋于完善。图片

图片
图片

2023年9月22日,九龙坡区科研中心主任、物理教研员、工作室主持人王绍刚在重庆育才中学校九龙园校区组织了2023—2024学年上期九龙坡区素养导向的九年级情境教学主题研训活动。本次活动先由全物理教师进行听课,我进行《让电灯发光》展示课。之后,在主持人王绍刚老师的组织下全区物理老师和名师工作室成员针对我的教学设计,提出问题与解决方案,集区内物理教师力量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

图片
9月22日全区研训活动

最终,在刚哥、鸿哥和建哥的把控下,在磨课团队老师的帮助和指点下,本次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主题定为“探电灯之秘,感科技之魅”。《让电灯发光》这一节课紧紧围绕“点亮灯”这一主题,从点亮中国的第一盏电灯,让学生经历动手实验“点亮一盏灯”到动脑设计“让两个灯泡发光”,再到连接电路实现“让设计的电路亮起来”这三个环节,到最后学生合力共点“祖国”这盏明灯。正如袁晓晨老师建议的“一盏灯”的歌曲一样,祖国这盏明灯已然在大家的合力之下得到点亮。而如何才能让它常亮?这需要全体同学共同努力,为之不懈奋斗。于是,就有了教师最后对学生的寄语,做一名致力于祖国这盏明灯常亮的追梦人!

图片
9月27日赛课当天

历经了一个半月的准备,终于在9月27日划上了句号。而这个句号的背后,离不开九龙坡区教师进修校党委副书记唐杰,九龙坡区科研中心主任、物理教研员、工作室主持人王绍刚,物理教研员陈中海,工作室成员和磨课团队:李鸿老师、李建老师、罗志强老师、何正明老师、袁晓晨老师、刘颖老师、万静老师、余茂竹老师、陈科老师、周凤老师、李露老师、唐家琼老师、刘霜老师、丁丽莎老师、张莹老师的全程参与和全体物理组老师的帮助,还有年级大家长邱妈、汤姐、弢哥的支持和鼓励,学校后勤部门曾文主任为我提供的帮助和支持。这是集体智慧和团队合作的“句号”,是强大的团队力量为我保驾护航的“句号”。

正如李建老师所说:一堂课的追求是一群人的狂欢,课堂的精彩绽放是教育教学追求的孜孜不倦。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每一次的磨课,何尝不是一次翻书的过程;一个团队参与的磨课,又怎么不是博览群书后的见解。团队里的鸿哥带领物理人遨游于书海,畅游其中,享受其中。

有幸得遇超强的团队助我启航,有幸得遇超强团队为我护航。有幸遇见,感恩遇见!课已结束,但那感动不灭,前进的脚步不停!

点赞是一种美德
3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