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的需要,在过去的教育思想,目的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世界发展的需要,是尽快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需要。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国家教委确定九七年秋开始在江西、山西、天津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教,并分别对准备上高一课的老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学习。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对试教工作需再认识,才能更好地把握思想,明确方向,更好地完成试验任务。 体育试教是新教材试教的一部分。新旧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任务上明显上升了一步,层次提高了,宽度加大了,为体育教学全面造就一代合格人材指明了方向。在教材内容上,旧大纲确定教材内容的七个原则,包含了教材的内容及教学对象,包含了体育教学的大的方面。新的教学大纲是对旧大纲的提高和发展。它把体育课程分为两种类型:学科类和活动类课程。 学科类课程是体育课程的主体,是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和达到国家对高中学生体育教育基本要求的主要途径。它又分为必选内容,限选内容和任选内容。但是限选和任选一经选定,一切要求同必选内容。它适于不同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从而使学科类课程拓宽和加深,能较好地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随着不同的层次教学,有效地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 活动类课是体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全体学生都必须参加学习。由于它包括巩固提高学科类课程的部分内容、娱乐体育与民间体育以及多样的体育活动,因此与学科类课程相互联系,紧密结合,共同完成高中体育教学目的。不仅如此,它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育意识和兴趣,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体育,从而提高体育文化素质。 新大纲中体育课考核与旧大纲相比,可以看出运动技能比重大,基本运动能力相对下降,课堂改动与表现纳入学籍管理,这些都给我们课堂教学目的和要求指明了方向。在体育教学活动实践中,课堂改动与表现如何在学籍中体现,如何操作,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觉得不论是纳入学籍管理还是量化到考核成绩中去,都是为了束约学生的课堂行为。相对的讲,量化到考核成绩中的做法,距学生更近些,效果应更为明显。 新教材中还有一个内容就是对体育课的评价,尤其是学生的自身评价,更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性,增加了目的性,同时又使学生学会和掌握了自我评价的方法,有利于指导终身体育锻炼。 通过比较认识,实质也是对新教材新大纲的再认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分层次教学,随着教学的深入及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能力也将不断地提高。要完成好高中体育教学任务,首先要以新大纲作指导,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和选择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练习的自觉性。极力营造快乐的体育教学环境,增强素质差的同学的自信心,使体育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