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
A.0~3岁 B.3~6岁 C.6"-"12岁D.0~18岁
2.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 )。
A.稳定性 B.可变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3.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清楚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4.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 )。
A.先学前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晚期
5.儿童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是( )。
A.0~1岁 B.1-3岁 C.3~6岁D.6~12岁
6.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 )。
A.听故事 B.练习打字 c.弹琴 D.练声
7.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以前的幼儿某些心理年龄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爱活 动、爱游戏等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
A.可变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稳定性
8.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 “你是好孩子。”他说: “不,我是坏孩子。”这说明这个孩子处于( )。
A.关键期 B.敏感期 c.最佳期 D.危机期
9.在语言活动中,某小朋友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10。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为( )。
A.5-+2个信息单位 B.7+2个信息单位
C.6+2个信息单位D.8+2个信息单位
11.一个小女孩看到“夏景”说: “小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她想洗澡,她还想洗脸,因为脸上淌汗。”这个小女孩的想像是( )。
A.经验性想像 B.情境性想像 c.愿望性想像 D.拟人化想像
12.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3=5
13.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 )。
A.培养读写兴趣 B.严格要求
c.主要指出缺点和不足 D.尽可能多识字
14.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形成主要依靠( )。
A.感知觉的发展 B.语言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发展 D.情绪气氛的熏陶
15.幼儿最初社会性发生的标志是( )。
A.诱发性微笑的出现 B.不出声的笑
c.出声的笑 D.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
16.关于男女双性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特征
B.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c.双性化理论强调进行无性别歧视的儿童教育
D.有研究表明,高智力成就是同糅合两性品质的男女双性化相联系的
17.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 )的作用。
A.遗传素质 B.家庭教育 c.文化环境 D.生理成熟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0~18岁在儿童心理学中是指广义的儿童。
2.B.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儿童的心理特点表现出差异,这是说明可变性。
3.D.林传鼎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愉快与不愉快,而不是其他。
4.C.幼儿初期是指3~4岁的儿童。
5.c.3~6岁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
6.A.听故事是一个言语理解的过程。
7.D.幼儿与几十年以前的幼儿的某些心理年龄特点基本相同,这说明的是稳定性。
8.D.儿童心理发展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说明儿童处于危机期。
9.c.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说明有稳定性。
10.B.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是7±2个信息单位。
11.A.这是小女孩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想像。
12.c.给娃娃穿衣、喂奶都是直观的,没有间接性。
13.A.“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培养兴趣。
14.D.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形成主要依靠的是情绪气氛的影响。
15.D.有差别的微笑出现标志着幼儿最初的社会性发生。
16.A.男女双性化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17.D.这一实验说明了成熟的重要性。
18.c.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19.c.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
20.B.这一观点并没有说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只是说明了这两因素对发展有作用。
二、填空题
1.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模仿模仿
3.感觉的对比先后对比 同时对比
4.言语
5.偶发记忆
6.无意想像有意想像再造想像创造想像
7.无有
8.依恋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9.遗传定律复演说成熟势力说
三、名词解释
1.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在幼儿期随年龄的增长,工作记忆的能力越来越高。
2.表象: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根据加工创造的程度,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像表象,也可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
3.创造想像: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
4.理智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体验。这是由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5.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