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看见”、“听到”、“想像”、“思考”是( )。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个性特征 D.能力倾向
2.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和知觉 B.感觉和记忆 C.知觉和记忆 D.记忆和想像
3.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4.儿童心理发展趋势和顺序( )。
A.没有规律 B.根据不同个体而不同
c.大致相同 D.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5.从幼儿听觉发展的角度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孕妇在宁静悦耳的音乐环境下对胎儿发展有好处
B.胎儿适应噪声环境,对胎儿出生后的适应环境有帮助
c.新生儿对不同的声调和声音的纯度、强度、持续时间等有不同的反应
D.以上表述都正确
6.注意是一种( )。
A.独立的心理过程 B.认识风格
C.心理现象 D.个性特征
7.昔日同窗情,至今常怀念,这属于( )。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词记忆
8.幼儿想像的典型形式是( )。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创造想像
9.由于( )的作用,幼儿虽然知道想像与现实不符,仍迷恋于想像的过程。
A.动机 B.需要 c.情绪 D.记忆
10.儿童知道从烤炉中取出的面包是热的,这是( )。
A.感觉 B.知觉 C.-i,5忆 D.思维
11.在幼儿判断和推理过程中,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 )进行推理和判断。
A.游戏逻辑 B.生活逻辑 c.直观逻辑 D.客观逻辑
12.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根据形状来概括,如区别耙和刷;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不能概括,这属于( )。
A.动作的概括 B.生活情景的概括
C.情绪性的概括 D.功用性的概括
13.关于幼儿言语的发展,正确的表述是( )。
A.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
B.理解语言和语言表达同时同步产生
C.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先,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后
D.理解语言是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4.下列各项表述,( )不表现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
A.对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并意识到自己发音弱
B.能比较稳定地、正确地叫爸爸
c.评价他人的发音,追求自己发音准确
D.意识到同音字有不同意义
15.幼儿语法掌握过程中,结构变化不包括( )。
A.逐渐分化 B.逐步严谨 C.副词运用 D.语法意识
16.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
A.生理性需要 B.情绪表达性需要
c.自我调节性需要 D.社会性需要
一、单项选择题
1.A.感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是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
2.A.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3.D.“这儿有个苹果。”体现个体的感知觉。 “真香!”体现的是想像, “我要吃!” 体现的是需要, “这是什么?”体现的是思维。
4.C.儿童的生理成熟或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5.c.新生儿对不同的声调,声音的纯度、强度、持续时间等有不同的反应。
6.c.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是影响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现象。
7.B.同窗情是情感方面的,当然就是情绪记忆。
8.A.幼儿以无意想像为主。
9.C.这主要是情绪的作用。
10.D.这不是记忆,是幼儿对一种普遍性的认识,属于思维。
11.D.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不强,常不能用客观逻辑进行思考。
12.B.这是幼儿对熟悉的事物进行的概括,是在自己的生活情景之内进行的概括。
13.A.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是理解在先,表达在后。
14.B.能比较稳定地正确地叫爸爸说明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不属于语音意识的产生。
15.C.儿童语法结构变化不包括副词运用。
16.D.喜欢成人的接触等反映了儿童的社会性需要。
17.D.幼儿期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
18.D.放任型亲子关系容易产生这一种不良品质。
19.A.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从自我评价中产生的。
20.B.同龄人的相互作用对儿童同情等能力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
二、填空题
1.稳定性可变性稳定性可变性
2.言语
3.3岁
4.自我中心言语
5.思维方式
6.环境的影响成人的培养
7.强度平衡性灵活性指向性
8.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 民主型
9.生理社会
三、名词解释
1.再造想像: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其新形象一般是以前已经存在的。
2.内部言语:儿童身心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外部言语的内化,是思维过程的依靠,对心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幼儿内部言语的产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一个质变。
3.美感:指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儿童对美的体验也有一个社会化过程。
4.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方面。气质的特点包括 天赋性、遗传性、稳定性。
5.自我意识: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
四、简答题
1.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1)无意注意占优势,其发展表现为: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与兴趣和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2)有意注意的初步形成,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有如下表现特点: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的;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