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幼儿园部分《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阅读: 2991 时间: 2008-08-07 17:43:00 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心理是人脑对(  )。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
    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2.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A.痛觉    B.听觉    c.味觉    D.视觉
    3.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  )。
    A.选择性注意    B.有意注意    c.定向性注意    D.随意注意
    4.小朋友在活动室内进行活动时,突然窗外飞进一只小鸟_/J、朋友都兴奋地去看小鸟。
    小朋友这时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5.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  )。
    A.记忆    B.感觉    c.知觉    D.思维
    6.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后(  )内进展最快。
    A-31天    B.6天    C.1~D.20分钟
    7.(  )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
    A.5--"6岁    B.4~5岁    C.3--"4岁D.2--"3岁
    8.1岁至1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
    A.单词句    B.电报句    C.简单句    D.复合句
    9.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通过对100多个婴儿的观察指出,儿童出生时的情绪反应是(  )的。
    A.完全未分化    B.高度分化    c.相继分化    D.基本分化
    10.在想像中表露出个人的愿望。例如,大班幼儿苏立说:  “妈妈,我长大了也想和你一样,做一个老师。这是一种(  )。
    A.经验性想像    B.情景性想像    c.愿望性想像    D.拟人化想像
    11.儿童语言最初是(  )。
    A.对话式的    B.独自式的    c.连贯式的    D.创造性的
    12.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  )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A.桑代克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杜威
    13.幼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这是服从了(    )  。
    A.高低规律    B.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c.大小规律    D.首尾规律
    14.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  )。
    A.胆汁质的儿童    B.多血质的儿童
    c.粘液质的儿童    D.抑郁质的儿童
    15.儿童有意动作发生的主要标志是(  )。
    A.反射的建立    B.无条件反射的消退
    C.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    D.儿童能够抬头
    16.(  )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
    A.自我意识    B.态度    C.认知    D.移情
    17.著名的“哨兵持枪姿势”实验主要是研究幼儿的(  )。
    A坚持性    B.目的性    c.暗示性    D.果断性
    18.人们在谈论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聪明,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
    A.延续性    B.多变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19.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  )。
    A.记忆的潜伏期  B.回忆    C.客体永久性    D.习惯化
    20.“童言无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是(  )。
    A.儿童心理落后的表现    B.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c.“超常”的表现    D.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一、单项选择题
    1.c.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2.c.味觉是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
    3.C.定向性注意在新生儿期出现,婴儿期较明显,这是本能的无条件反射。
    4.B.幼儿的这种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是无意注意。
    5.D.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
    6.D.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发生后较短的时间内进展很快,在20分钟内最快。
    7.A.学前晚期(5~6岁)的个体初具雏形。
    8.A.单词句是1~l岁半婴儿使用的主要句型。
    9.A.他发现儿童在出生时的情绪反应是完全未分化。
    10.C.这是表达了小孩的愿望。
    11.A.儿童语言最初是对话式的。
    12.B.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20世纪关于儿童思维影响最大的理论。
    13.B.用整只手臂到用手,这是从整体到局部。
    14.D.疑虑、孤独是抑郁质孩子的特点,这是针对这类孩子的。
    15.c.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是儿童有意动作发生的主要标志。
    16.D.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是移情。
    17.A.这个实验主要是研究幼儿的坚持性。
    18.D.现在的孩子比过去聪明,这说明了可变性。
    19.D.对多次重复出现的刺激的反应强度减弱的现象叫习惯化。
    20.B.这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
    
二、填空题
    1.对物的操作活动与人的交往活动
    2.年龄特征
    3.时间知觉时间概念    
    4.注意的分散
    5.游戏言语问题言语    
    6.思维概括性间接性
    7.内部言语    
    8.社会化  丰富和深刻化  自我调节化
    9.动机作用组织作用信号作用感染作用
    10.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2.延迟模仿:当刺激物出现后,不是立即模仿,而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出现模仿行动。儿童的延时模仿和表象发展有关。
    3.客体永久性:即能够找到不在眼前的物体,确信在眼前消失了的东西仍然存在。在这之前,物体在儿童眼前消失,他就不再找了,似乎物体已经不存在。这是儿童处于智慧的萌芽阶段的标志
    4.意志:指成人按照预定目的,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5.性别角色: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儿童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的;性别角色属于一种社会规范,是对男性和女性行为的社会期望。
  
四、简答题
  1.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包括:
  ①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
  ②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
  ③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心理活动中占优势;
  ④幼儿的记忆、情绪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关,包括视、听、嗅、味、动与平衡觉等。
  2.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发展过程的作用表现在:
    (1)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即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并且用意志努力去保持注意。
    (2)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成人提出问题,往往能够引导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使幼儿有意地去注意某些事物。
    3.人的动作主要是由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支配,而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正是人的心理活动所在。因此,儿童动作的发展和儿童心理发展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意志行动,其发展与儿童动作发展的关系更为明显。因为,意志行动是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行动,而行动就是一系列的动作。没有基本动作的发展,不可能产生意志行动,而没有意志成分的参与,或所谓有意性的调动,动作也不可能发展和完善。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