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美术课从而加快美育工作的进程
阅读: 1883 时间: 2006-01-11 12:59:00 1

 

虽然我国是拥有二千多年文化历史的大国,虽然我国的中国画早已驰名中外,但占据中国市场的画种还是寥寥无几,近年来美术在我国的地位直线上升,这就说明除了本国精粹外,还兴起了西洋传入的画种,使我国的美术声势越造越大。就刚刚揭开序幕的九届美展来说,是五年一届全国美展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画种最全,影响最大的国家级美展,这不正说明我国对美术的重视吗?

宏观的暂且到此,我们来说说微观的,就拿现今中小学校中美术的地位讲,也是大大有了提高。学校、家长、甚至连孩子都明了如今的素质教育是多么重要,当中央下达决策性文件说要加大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把“美”也重点拎出时,全国上下就更加重视起美术这门学科了。

虽然美术已开始被受到重视,但还有很多孩子、家长和学校并不知晓“美术”二字到底是有什么涵义,到底它在我们生活、学习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在这里我要讲讲我第一天当美术老师发现的一个问题,学生在美术课的认识上陷入误区,在课表上写个“图画”课,我就立即把这个问题在课堂提出了,我对学生说,美术和图画是两种概念,你们认为美术课就仅仅在课堂上画图画吗?难道你们所谓的美术课就不能用另外的形式上了吗?很多家长也认为美术课上不好是无关紧要,只要语、数、外过硬就行了。这种既看不到美育的多样性、丰富性、广泛性,也看不到美育的综合育人功能,整体育人价值和地位的美育观,必须导致美育实施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我认为发现学生和家长这种错误的观点应该立即纠正,要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美术课。虽然美术课是把我们平时的所见所闻和心中所想用绘画的方式描绘下来,但并不是思想当中所认为的美术课教学的范围就在于画图画,其它什么也不学了。

上课时,我跟学生讲,生活中几乎都离不开美术的。从我们的衣、食、住、行讲,没有一样是离不开美的。而美术就是创造美、描绘美。我也举了相当多的实例,要求学生知道美术是生活的一部分。当今生活和美术的关系,也就是物质和精神、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间的关系。俗话说的好:“仓檩足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现在的生活条件愈来愈好,当然需要在精神方面(艺术)也要得到满足,让美术服务生活,使生活能更美。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就必须先让他们了解美术,上好初中最基础的每一堂美术课。

那明确了美术的地位和作用后,我们应该说说如何使我们的下一代,21世纪的栋梁来认识美术,真正了解美术,逐步提高美术课的课堂效率。要达到这些要求,就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要上好一堂好的美术课,就必须在平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拥有较多的专业知识和其他各方面知识。有位美术教师说过:“我们不仅要做美术家,更要做美育家。”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却道出了美术工作者的方向。所谓“术”‘就是指技巧。韩愈在《师说》中曾说过:“术业有专攻”。否则,以己之昏昏,又如何使人昭昭,教好学生的美术课呢?

    因为如今的中小学生见多识广。可能有些东西你没见过,他们早已见识过了。所以老师不能抱着“糊弄”学生,认为学生什么也不懂的想法去教课。而且现在的学生他会首先打探老师一番,测量老师到底有无实力,如果你令他失望,他将会慢慢抹杀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因此,我认为教师在美术课上应多提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去贴近学生,所以,我们也可以谈谈他们喜欢的明星或是新型的玩具,或是给学生看些美术大师的作品,讲讲作品和作者的历史等,然后用你自身对美术的了解,把这些话题和美术课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加深他们对事物的印象,慢慢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学好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有更丰富的其他各方面的知识来丰富一堂美术课。

    二、教师要注意课堂上形体语言的运用。整堂课,学生都是围绕教师一个中心在转的。所以教师的目光、体态以及穿着都对学生上好这堂课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目光在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能融洽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反馈信息;教师的体态包括站姿、说话的动作和表情都要从美的角度展示给学生;美术教师的穿着应该比其他教师更为注重,更为得体,要能够使学生意识到你的穿戴好象在告诉他什么是美,从而在细微末节中不但灌输学生有形的美术知识,还增加了无形的审美能力。

三、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达到美的一种最高效果。这是我们如何在美术课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这一点我认为国外比我们做得好。举两个例子说明:

德国的美术教育

德国的服装教育课程是分阶段的方法来实行的。首先是基础阶段的教育。它是以学生基本功的培养和知识面的广博为主。其次安排下厂学习,分基础阶段实习和主要阶段实习两种。让学生把学的知识带进生活,通过在生活中各自的体验,得到更多的知识,并巩固所学的美学知识,最后再进行主要阶段的教育。

德国的美术教育把实践的比重明显增大,使学生不背着“特意去学理论知识”这个包袱的条件下自由的欣赏生活中的美,大大提高了美术课的效率。

美国和日本的美术课堂教育

他们的课堂象个“游乐园”,气氛非常轻松,学生能自由地与老师探讨美,能有很多机会去创造美,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大大提高。

日本的一节美术课是这样上的。课的主题是要学生描绘出自己喜爱的动物,但并没有马上给学生纸和笔让他们描绘,而是先让学生们做泥塑。当然这种泥塑是最初级的。要求他们塑造出动物的形体特征。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动物的特征和基本形态了。然后才叫学生用线条、块面和色彩描绘出自己喜爱的动物。这种授课方法,在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认清他所要描绘的东西,在进一步让他们发挥想象力,朝着艺术美的一种方向去发展,用手中的笔画出自己心中美好的事物,最终还是完成了动物绘画作品的课堂任务。这不是一箭双雕吗?

我们的美术事业在不断发展,在保留优秀传统的前提下,还应该吸取国外的一些教学精华,由于我们的中学生是在最肤浅,最基础的程度上单纯的在辨别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他们还未认识到美 是要上我们自己去创造的,而怎样在绘画中,在生活中去创造美、怎样从本质上去欣赏美他们也许还全然不知,这就要求教师在仅有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尽可能把课堂效率达到最高,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美术教学中去,在我们全体美术教师的努力下,上好美术课,做好美育工作。

让学生和家长跑出错误的美育观念,使美育和美术课走出狭隘的空间。

上好一堂美术课是件并不简单的事,要提高我们的美育就一定要在一点一滴上花功夫,在每一堂美术课上积累知识和经验,从小抓起,从当前面临的实际工作做起,逐步提高美育这巨大工程项目的进程。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