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教与学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
来源: 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学 作者: 刘明德
阅读: 2236 时间: 2007-02-11 20:10:00 1

 

 

 

现有课堂教学常常关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不太注意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鉴于此,中学课堂教学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改革教与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水平。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必须调控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行为。

教与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相应行为过程的一对关系。其本质应定位为交往、互动、互惠和对话的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结合起来,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一)调控课堂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结果的预期,课堂教学过程是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调控,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即:要全面考虑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的和谐统一,承认学生之间差异,采用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进行调控,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又不会加大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调控课堂教学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中学课堂教学可以采用“四标”教学法。即示标:每堂课开始时向学生展示该堂课的教学目标。导标:围绕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测标: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补标:针对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补缺强化。

(三)调控课堂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分层”

课堂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课堂教学内容的“分层”体现在认知内容与非认知要求(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上,体现在不同层次学生上,要有不同的要求,即: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求忠实于教材,狠抓基础,习题要以教材安排的为主体,以模仿练习为模式;中等程度的学生,要求在忠实于教材的基础上,做好模仿练习,完成一定的变式练习;基础好的学生,强化基础知识,有效拓展。

(四)调控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解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学”、“教”、“练”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1)“学”,即学生的自学,是指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提出自学的内容、要求、方法及自学的时间,接着让学生自学。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要求学生学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问题及时做上记号,做与例题相类似的习题等形式。教师要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有效指导。

(2)“教”,即教师的“教”。教师的“教”主要是将学生自学中疑难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探究,自己解决,教师再作适当的点拨、讲解与提高。

(3)“练”,即“当堂演练”。可以是模仿性演练,检测性演练,扩展性演练。教师检查学生做题情况,进行有效指导。

总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在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加以调控,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要调控学生“学”的学习行为。

马洛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中的主体论思想。都认为:教学要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以学生为主体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应是充分调动学习的主体作用,努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地提高学生素质,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下,教师教学关注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已深入人心,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对学生“学”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调控。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教师。”教师要把诱导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当作发挥自己主导作用的第一要素,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契机。教师应很好地把握每一个教学机会,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起伏跌宕的设问、声情并茂的讲解以及激励学生探索、创新等方法,“春雨润物细无声”似的诱导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天才就是顽强的入迷”。

(二)树立学生学习的效能信念,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教师可以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加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效能信念。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强化积极的体验,经常性地表示对学生的期望,引导学生注意发现自己努力的效果,促使学生产生积极体验和效能信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全面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预习和复习机制

(1)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三期预习机制”,即近期、中期、远期预习机制,做好课前的预习,每个星期前的预习,新学期前的预习。

(2)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复习习惯,建立“三清”检测验收制度……实行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

①“天天清”:要求学生对每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清理检查,重点放在基本概念、重要公式和基本知识的检查上。

②“周周清”: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对一周以来所学的内容进行清理,侧重于对重要概念、重要公式、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典型题例的检查。

③“月月清”:要求学生在每月最后一个周末,对一月以来的学习内容进行清理,侧重于对重要概念、重要公式、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典型题例的检查和知识的运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预习和复习机制,是教学活动中最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体现了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原则,使学生潜在的能力、特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又能发挥了教师作为教学主导的作用。

总之,在新课程下,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行为,对课堂教与学行为实施有效的调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了一条路子。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