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珊瑚中学副校长曾祥智: 理想对名师发展非常重要,可以成为其最初的一种原动力,没有理想名师就根本不可能发展,给他提供再好的平台都没有用。在基层看来,有名气的老师在性格上特立独行,学校在培养名师时大多看他教学的业绩,因为家长和社会非常认同这一点,所以每到开学很多家长都来套关系进名师班,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氛围。 但这样的名师都很难带动呼/TD> | |
 |
巴蜀幼儿园园长罗虹: 听了龚院长对名师“十力”的解读,我对名师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虽然从事教育,但是对名师的思考并不多,这个解读让我非常震撼,应该加一个力——冲击力,因为这是每一个想成为名师的教育工作者,都会受到强烈冲击的一套标准体系。 其中,我又对团队力不是特别理解,教育质量要有优秀的群体,这个团队指的是名师背后的管理层面建构皼/TD> | |
 |
江南小学校长田琪: 名师标准很详细,很多东西还很新。根据现在从事的工作,管理者要为名师服务。站在需求角度分析名师,要了解教师们想不想做名师,想成为什么样的名师。只有明确目标以后,学校才能引导教师成为名师。所以,建议将这些标准分类,形成简洁的语言。 很多老师是群众中的名师,但他不愿意成为戴帽的名师,觉得有无形的压力。尽管这些标准都徼/TD> | |
 |
朝阳中学副校长饶英: 名师标准的出台非常的及时,因为任何东西都应该有标准,就像我们在执行任何一项任务时有一个标准,才会规范的去做。这个标准是基础性的东西,要想真正成为重庆的名师、未来教育家,不具备这些基本标准很难称为名师。名师就是个性化教学,有个性的东西才具有竞争力,每一个名师背后有自己的思想、流派。 我理解的名师很简单,课优加吼/TD> | |
 |
巴县中学教科室副主任冯友余: 我觉得一个人决定综合才能的因素有三大层面,即思想境界、专业水平、文化修养。从这三个方面思考,这10个标准非常完整。标准里边就体现了不但学习力要提升,还有表达力、发展力、文化素养,如果只是把分教得高,学生在你超强度的训练,他得了高分留下痛苦的回忆也是不好的,所以成绩的取得要有技术性。 对此,可以把这10个力弯TD> | |
 |
人和街小学副校长徐涛: 这“十力”的解读具备了名师标准的方方面面,从理想力到发展力,是名师发展方面的基础能力。创造力、影响力是名师区别于其他老师的专门能力,名师是从普通老师成长起来的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是教育的理想高度统一的佼佼者。我想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不管是新老师还是行政管理人员,都应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当教育行为和理想完全统 | |
 |
人民小学副校长杨泽平: 在巴蜀小学工作20多年,后来到人民小学,身边有同行里的名师,一直都在总结他们成功的因素。 首先,作为教师要对这个事业倾注全部的爱,只有这样,才可能向名师的方向去发展,不管是思想,还是理想。 其次,就是坚守。名师要在从事研究领域一定有很强的坚守力,不管外界怎么批评,一定会坚守自己的理想,不断的丰富、反思,不於/TD> | |
 |
巴蜀小学副校长李永强: 为什么评名师?是因为名师能带动一种社会风气和意识。目前,教育界有一些倾向,即打造本系统内部的教育师,如果这样算是名师的话,我们名师的评价方式和制定上就是教育内部说内部的好话,学校评的老师家长不认可。 所以,名师评价和专业评价是两回事,名师的评价不能按中高级职称的方式去评价,要达到教育界和家长都认可的名师。 | |
 |
沙区实验一小校长钱小波: 名师往往是基层实践工作中最受欢迎的老师。一个是在教育思想上他具有引领性,在一个单位里面他有独到的见解。我们学校有些年轻的老师,他长期在网上和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交流,所以在教学中,他们的很多思想在学校具有自己的引领作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如果这种独特的见解长期下来就是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再加上有教育实践的礼/TD> | |
 |
铁路中学校长黄兴力: 名师应该是具有教育情怀的实践家。曾经有北大附中的领导到铁路中学来调研,我向他提了一个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关注的问题,为什么会把重庆名师王君“挖”到人大附中去。他的回答让我很震撼,他说:“王君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上算不上最强的,但是他是最有激情的老师,他用生命的激情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也就因为这一点人大附中选择了他。”今天 | |
 |
铜梁中学校长周祖友: 听了龚院长对名师的“十力”的解读,我觉得名师在我心中已经不再抽象。我想一个名师,首先教书是一把好手,能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如果教书不是一把好手怎么会是名师。同时能说会写,因为全国教育家很多都是学文科的,学理科的不多,为什么文科老师要占很大的优势,就是因为他们能说会写,会表达。很多理科老师教书是一把好手,但是在表 | |
 |
重庆十一中副校长钟代文: 名师培养有两个环境必不可少。首先是外在环境,重庆近年来的教育发展形势非常好,在打造名师的时候,教育管理系统应该有制度并形成专门机制,如果没有机制去刺激,人都是有惰性的,还是需要推动才行,所以需要外在条件。 其次,是内在环境,是教师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