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实验。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十一五”规划要求,以学校办学目标为指针,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注重提高全体语文教师教学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减轻教师与学生的负担,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推动我校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要点:
(一)认真学习,大胆实践,深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实验。
1、 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大胆实践探索。
要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意识,通过研讨活动,多评议切磋,多交流碰撞,在活动中发现、研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切实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兴趣的激发、独特体验的激活和朗读作用的发挥。上课既要有课前的预设,又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对于师生互动中出现的创造火花,教师应敏锐地抓住它,并予以引燃,使不同的体验发散共享,从而超越预设的目标。课改年级要在实验的基础上继续认真扎实地开展探索实践,注意积累典型课案和经验;非课改年级也要用课改理念指导和改革课堂教学,深入领会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编写思路、结构、体系以及教学要求的变化,用新观念、新教法教老教材。
2、继续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文件,转变观念。
要潜心研究了解语文课程改革背景、指导思想、改革目标,熟悉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要求。继续注意转变教育观念:课程观,从“文本”走向“体验”;教学观,
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人才观,从培养“笔杆子”走向育人“打底子”;科学观,从“封闭”走向“开放”;目标观,从单一目标走向三维整合的目标。努力将教改基本理念转化为语文教学过程的具体行为,整合优化教学过程。语文大组将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实录,借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3、改革评价制度。
课堂教学评价要从重教师转向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注意从三维目标的角度考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努力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基础性评价和创造性评价相结合。从而使教师、家长、学生在评价中获得体验和发展。
4、加强课题研究。
本学期继续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课题研究。将课题研讨与常规教学紧密联系,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的深入扎实开展提供广阔的平台。
5、深化校本教研,注重课改过程管理。
本学期将在各教研组内开展同一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方式的研究(即“一课多教”),帮助教师打开思路,明确实现“三维”课程目标可以有多种方式、多元途径,让教师在多种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且教学效益高的方法,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学会教学”。努力将教研组建设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研组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争创区、校先进教研组。
- 6、注重校际之间的联系。
本学期将加强校与校之间的合作教研,将好课优课送到双方学校,在资源共享的平台上共同进步。
(二)悉心指导,优化服务,规范语文教学常规管理。
1、继续规范和加强教学“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要落到实处,备课要做到“三读三议”(读课标,读教材教参,读相关资料,议目标,议内容,议作业设计方法),通过钻研教材,把握学情,认真备课,走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第一步。课前要有复备,每月要有一篇精选反思。加强备课检查力度,并与教学工作月考核挂钩。
严格遵照区教研室下发的学生作业书写及教师批改要求,规范学生书写习惯以及教师批改习惯。加大适应性作业的设计与研讨,在针对性与实效性上下功夫。
2、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要重视学生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审题、阅读、写字等习惯的养成,采取切实的措施经常抓,反复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课堂质量监控。
本学期将继续开展“校联合视导”工作。教导处深入到年级或班级进行调研听课,及时了解教学中“两基”的落实情况及学生的课业负担,帮助教师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探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教学的过程看质量,向教学工作要质量,既要为教师减负,又要为学生减负,使学生和教师都能获得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坚持推门听课制度,严格做到当堂课当堂评,真心与教师面对面。同时也将对教学能力较弱的教师进行有计划的跟踪听课,帮助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
4、加强质量监控力度。学校每月将对两个年级进行抽测,由教导处出卷,组织相关人员监考、阅卷,最后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质量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测试结果纳入期末考核。(平时期末各占50%)。
5、积极开展各类素质竞赛。如学生语文能力竞赛、朗诵比赛、古诗比赛、默读比赛、师生书法(毛笔)比赛等,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的培训。教研组将在教导处指导下定期开展多层次的校本培训,切实转变教师观念,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结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同时,鼓励教师多读教育专著,摘读书笔记;听专题讲座,写心得体会等。
2、认真组织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论文、案例、课例的评比活动,为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提供更多的机会。
3、继续鼓励教师通过函授学习,继续教育学习,自学等形式,坚持不懈地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
三、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1、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江岸区小学生作业书写与教师批改要求》及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法规文件;
2、组织教师参加市区各科教材教法培训;
3、制定并下达学校语文教研工作计划,指导各教研组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4、检查教师的备课及进度;
5、各教研组通过质量分析,找出本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制定校本研究专题计划;(行政下年级组)
6、区“三优”评比活动报名工作。
7、优秀教师送课活动。
三月份:
1、 区“三优”评比活动;
2、组织教师参加市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比赛;
3、校本研究活动;
4、单元抽测;(一至两个年级)
5、校师生书法比赛活动;(毛笔)
6、校“联合视导”。(对学生朗读背诵进行抽测,通过问卷了解学生的课业负担)
四月份:
1、 组织教师听市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
2、 区“三优”评比活动;
3、 检查教师的备课及学生的作业情况;
4、 校“联合视导”;(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抽测,通过问卷了解学生的课业负担)
5、校本研究活动;(各教研组开展“一课多教”活动)
6、各年级期中测试。(学校抽测部分年级)
五月份:
1、参加区小学毕业考试命题培训;
2、校本研究活动;
3、单元抽测;
5、 举行各年级古诗诵读比赛;
6、校语文能力测试。
六月份:
1、 组织学生参加区小学毕业考试;先进教研组的评比;
2、 制定复习计划;
3、 校“书写示范班”的评比;
4、优秀课例、优秀案例、教学反思的评比;
4、 期末测试,完成质量分析。
七月份:
1、教研工作总结;
2、新课程教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