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学物理自主学习教学设计
阅读: 627 时间: 2016-01-21 23:08:00 1

第二节           中学物理自主学习教学设计

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是学生对具体策略和方法作出选择的有关学习行为的基本特征。学习方式涉及到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认知方式以及信息处理的方式等。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分为两种: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其中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是知识的发现者。传统学习方式是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的,这种学习方式无视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其局限性为:被动性、接受性、封闭性。而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属于现代学习方式之一,其特点是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和问题性。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课堂学习方式。

一、            自主学习的特征

什么是自主学习呢?从不同角度考察有不同的描述内容:从学习的维度来定界,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的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的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生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并能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判断和评价,这样的学习就是自主学习。从学习过程角度来定界,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制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学习就是自主的。

简而言之,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主动地进入学习过程,取得行为复杂层次更高的成果,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方法。

因而,自主学习的特征有如下三点:

1.            能动性

所谓能动性是指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并能自我调控学习活动。

2.            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由于自主学习是运用各种调控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过程,因而学习效果是最佳的,学习最有效。

3.            相对独立性

所谓独立性是指,由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地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因而自主学习具有相对独立性。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学校中,学习时间、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限制,学习也需要老师的指导。

二、            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

学生要开展自主学习,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开展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学生能学

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具有开展自我学习所必需的身体和心里素质。

2.            学生想学

内在学习动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不可缺少的内部条件,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学生要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愿望。

3.            学生会学

开展自主学习,必须具备拥有足够的学习策略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策略学生。

4.            学生能坚持学

学习中的困难和干扰需要意志控制。由于自主学习有别于传统的授受式教学与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独立性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学生要养成遇到困难善于克服的良好学习习惯。

5.            学生有可以学习的条件

自主学习并不排除寻求他人帮助,还应有必要的物质基础。这是保证自主学习的基本的条件。总之,自主学习不等于教师什么都不管,任学生自由发挥。

三、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由于自主学习是不同于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新学习方式,在教学开始,教师应注意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另外,对于自主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指导,教师应注意精心设计和准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促进自主学习的一般方法如下:

1.            激发学生内在动机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己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中东性。对于中学物理这门学科,教师尤其要注意从物理实验入手,吸引学生参与实验,培养探求科学的欲望。

2.            注重学习策略教学

教师要教会学生的一般学习策略和具体学习策略,并渗透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之中。对于中学物理这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学科,要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思考,敢于假设推理,勤于动手,勤于总结。

3.            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记录。要设定学习目标、任务和学习时间,做好学习计划,并重视自我检查与反思,随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4.            教会学生利用社会性资源

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善于向他人求教、学会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现代社会是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教师要向学生教会熟练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他人从不同渠道得来的知识。

四、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主要内涵和教学设计原则

1. 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的主要内涵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并结合不断的教学探索实践,一般认为,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创设情境

即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给学生围绕主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必需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搭建平台

即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给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搭建平台平台的搭建应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以达到学生产生接受效应、共振效应,使新知识的学习平稳推进。

(3)策略指导

即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围绕主要解决的问题提供自主学习的策略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必需的帮助。尤其对于初始介入自主学习的学生,教师要精心设计典型的学习范例,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实质和关键。

2.体现自主学习素质培养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原则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使自主学习的素质得到及时培养。体现自主学习素质的培养的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学生主体性原则和教师组织、指导性原则两方面。具体如下:

(1) 学生主体性原则

包括: ①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② 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③ 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2) 教师组织、指导性原则

包括: ① 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核心”(即进行教学分析) 。②创设与“核心”知识学习相关的学习情景(即进行情景创设)。③ 确定围绕本“核心”知识教学应用的教学策略(即教师进行策略设计)

    总之,自主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而且帮助学生获得推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方式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必学具备读书、自学、研究的体验与经验,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是一个勤奋的学习者和成功的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