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学物理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阅读: 669 时间: 2016-01-21 23:08:36 1

第三节   中学物理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合作学习(Cooperation Learning)是上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新学习理念中,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其中合作学习是所要求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

一、  合作学习的定义与基本要素

1. 合作学习的定义

尽管合作学习在三十年前就开始了,但到目前为止,关于合作学习的确切定义,国内外却有着不同的表述方法。其中,我国教育家王坦将其表述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这个定义国内运用较多。

那么,如何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学习的内涵包括:它是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是一种目标导向,即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促进更高更复杂学习行为的活动;它以各小组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而且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进展的。是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

2.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关于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美国学者提出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以下五点:

1)积极互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ce

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学生们要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其所在的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除非每个组员都获得成功,否则他们自己就不能获得成功。个体要与其他组员协调起来完成任务。这里强调的是合作学习的整体性。

2)面对面促进性互动(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

这是学生们相互鼓励和支持彼此,为取得良好成绩、完成任务、得到结论等而付出的努力。这种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言语交流,相互帮助、支持、鼓励。这里强调的是合作学习的互动性。

3)个体和小组责任(Individual [[and]] Group Accountability

它是指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同时掌握所分配的任务。个体责任是使所有的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学习取得进步的关键。这里强调的是合作学习的个体责任性。

4)人际和小组技能(Interpersonal [[and]] Small Group Skills

它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的社交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学生要学会彼此认可和相互信任,进行准确交流,彼此接纳和支持,建设性地解决问题。这里强调的是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交际性。

5)小组自评(Group Processing

通过定期地小组自评能够使学习小组活动保持有效性。使小组成员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便于合作学习的进行。这里强调的是合作学习的自我诊断性。

二、  合作学习的特征与基本方法

1. 合作学习的特征

尽管合作学习的形式各种各样,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小组目标(Group Goal):任何合作学习的小组都具有小组的学习目标。

2)个人责任(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在合作学习的合作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承担小组中的一件独立任务。

3)成功的均等机会(Equal Opportunities for Success):在合作学习中,确保所有学生都有均等的机会对小组作出贡献。

4)小组竞争(Team Competition):它是指合作学习小组内成员之间相互分工协作,而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竞争。

5)任务专门化(Task Specialization):它是指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接受独立的子任务。

6)适应个人需要(Adaptation to individual Needs):是指教师要制定适应学生个人需要的教学方法。

2. 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各有不同,概括起来,目前被广泛开展应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有以下四种:

1)学生小组成绩分工

在这种合作学习方法下,学生4人分成一组,教师先授课,然后学生在他们各组进行学习,使所有成员掌握所教内容。最后,所有学生都参加个人测验,评定分数。

2)小组-游戏-竞赛

一般情况下,学生4人分成一组,也是教师先授课,然后学生在他们各组进行学习,使所有成员掌握所教内容。但用每周一次的竞赛代替测验,评定分数。

3)小组辅助个人

在这种合作学习方法中,运用4人能力混合学生小组和对成绩优异者给予认可的办法来开展活动。它把合作学习和个别化教学融合在一起,一般用以教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

4)小组调查

学生们在小组中运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开展学习活动。把全班组成2-6个小组,从全班都学习的单元中选出一个子课题,各小组又分配个人任务,开展必须的活动以准备小组报告。最后,各小组做介绍或展览,向全班交流他们的发现。

三、中学物理合作学习实施模式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要真正落实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中,合作学习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于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模式,笔者推荐采取如下几个阶段进行实施:

1.引入揭题、合作设计阶段

这是课堂上合作学习的起始环节。一般应按如下三个环节进行:首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一些小而精的合作小组。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在小组内不同成就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共同合作、取长补短而且还可以保证小组之间竞争和教师评价的公平性。就小组的人数来说一般以四人组成的合作小组最有利于发挥小组的优势,每个成员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并且可以采用学习组长轮流担当的方法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其次,进入揭题阶段。这个阶段教师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作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以形象或以问题或以游戏等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第三通过预习或教师组织学生翻阅教材了解教学内容,教师呈现教学目标,师生合作设计为实现教学目标应实施的操作程序。

2.合作探究、小组活动阶段

在这个阶段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时常会有不同的解题方式和策略让组内的几个成员充分发表意见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共享相互补充并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从而对物理问题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教师在学生的小组学习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教师要协调好同一组学生间、各学习小组间的关系控制好整个课堂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一边检查学生在桌上或工作纸上完成的任务,一边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在观念上或操作上的错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简单地回答一些提问对一些基础较差、游离于小组之外或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及时地给予鼓励,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也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

3.反馈评价阶段

在这个阶段,各个合作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合作成果其他的小组可进行补充或辩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分析评价时,教师应注重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要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对于初次进行合作学习,尤其要注重对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评价。

4.归纳总结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论证、辨析得出的结论成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内在成份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是零散的不全面的。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观点作出适当的点评对正确的认识给予肯定对错误的认识给予纠正对遗漏的知识给予补充对有争议的问题应鼓励学生继续进行讨论不要过早地、武断地下结论。就学生个体来说应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5.巩固反馈阶段

学习的效益最终体现在会不会应用会不会创新上。因此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一方面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得以继续合作学习也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新的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进行下一轮合作的兴趣最终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总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发展。首先通过交流学生可以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其次可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第三,对于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塑造了学生自信、坚强和乐观向上的性格品质,使其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具备适应社会环境的优良心理品质。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