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对话】
主持人:
刘雍潜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
对话嘉宾:
吴蓉瑾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
黄发国 山东省昌乐一中校长
郭立国 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武龙中学校长
刘雍潜:刚才昌乐一中黄校长发言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主席台下一千多人都在笑,我替大家问问,什么叫“先开枪后瞄准”?
黄发国:我们推进翻转课堂的时候,无论是外部的大环境,还是老师、学生都非常不适应。我们学校几个领导的经过反复地研究,我们认为翻转课堂的推进对于学生个性化,以及教育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好处的。同时增强老师的理念和专业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就提出要求,先去探索,像刚刚讲的“两段四部七环节”,也是不断的使用过程中逐步探索来的。我们就是要求向大方向驱动,先行动,边探索,边推进。
刘雍潜:这有点像先结婚再恋爱,很有特色。下面我们再问问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吴校长,云课堂数据分析运用这是你们做了,那么采集这些数据对于提升学校的教学意义是什么?以后我们的校长是不是都要做这件事?
吴蓉瑾:大家看到我的PPT都知道我还有一个名字,叫云朵,也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到云朵的学校去看一看。我不知道各位校长是不是真正理解数据采集的意思,现在采集的很多都叫数据,但未必是真正的大数据。所谓大数据就是不管好坏,是否有用,我们都采集进来。要想真正做到云课堂,就是要真正做到大数据,并且要精简地采集,便捷地采集,我们学校也一直致力于做这件事情。
为什么“云随行”系列开发出来?就是希望记录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数据,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分析助力。尽管各位可能不认识我们黄埔区的教育局长王伟明,我想在这里提一下他的名字,从我们6年前开始做这件事情他就在背后默默支持着我们,他也一直用一句话教育我们,让我们科学运用数据,那句话就是:尽管我无法证明,但是我深信不疑。也就是说,尽管我无法证明我现在采集的这些数据有没有价值,但是现在没有价值,不代表以后没有价值,我也深信这些数据在未来,通过分析再利用,一定能为孩子们的成长助力。
刘雍潜:这个意义是不是说,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以及运用,对其他学校也有同样的意义呢?
吴蓉瑾:是的。就云课堂信息化建设并不是在于增加了多少设备,而在于数据采集的关键点,能够提高我们整个教师团队的素质,真正适应于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才是关键。
刘雍潜:下面和武龙中学的郭校长聊聊。您觉得农村的数据教育建设最难的是什么?
郭立国:我们很缺钱,但是我们更缺技术,这些想办法都能解决。包括我们的自主设计有外援,企业会给我们赞助。我感觉最难的还是我们自己的老师,观念转变很难。尤其是老教师,几十年黑板加粉笔的模式,有时候我在课堂上听课的时候就会站起来,和老师说先别讲,让孩子们说说吧。另外,怎么让这些老教师用好现代教育装备很重要,我就和他们打比方,一个老渔夫弄小破船到小河沟里面打鱼,你培养出来的渔夫能是什么?我们现在的渔夫是什么?我们要到远洋要用大船,要用超声波雷达检测,想打什么鱼打什么鱼,你们要是不学习就是老渔夫。
刘雍潜:您觉得其他学校走这条路行不行?
郭立国:我认为,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走到工业时代,再到现在的信息时代。我觉得,信息时代就要办信息化的教育,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已经到这个时代就必须得走这条路。所以我也不管这路好不好走,能走多远,我们努力尽量走多远,只要方向是对的,我们就坚定地走下去。只是我们选择的路怎么走,不同而已。
刘雍潜:我再问一下黄校长。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您觉得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必须要做的事情吗?实施翻转课堂以后,原来那个传统的课堂,你们不也是在做吗?那么实施翻转课堂之后,过去的传统课堂怎么看?
黄发国:我觉得,要想改革必须处理好基础和创新的关系,翻转课堂是发展的趋势。首先是时代的需求,是一个责任。社会已经由工业时代发展为现在的信息时代,特别是政府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从理论上来说,对于学生丰富的实践,搭建好平台,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学好。那么其要求是,学校要给学习创造一个基础,按照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和一步步地指导。
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是有非常大的区别,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分为实际、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共六个方面。翻转课堂的难度在增加,传统课堂中主要是课堂上进行教学,难度大的是在课后来完成。然后再加上用老师们的指导,实际上会造成很大的困难。而翻转课堂与实际理解是在课前进行,通过学案、教材、微课以及合作等方式,80%以上的内容都能够解决,难度比较大环节在课堂上就进行处理,不但提高了效率,增强了学术性,同时还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所以我认为翻转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符合大趋势。
刘雍潜:我们今天台上请到的三位校长其实是分别代表了中国目前三种类型的学校。第一个是以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大城市;第二个是以山东省昌乐一中为代表的中国沿海以及内陆地区县区;第三个是以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武龙中学为代表的广大农村地区学校,这里可能也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一个难点。
我们国家信息化应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这体现在哪儿?很大程度上是在乡级甚至村一级的教学点去体现。中国教育信息化的路还很长,我们这次对话不过是这一伟大征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谢谢。
【多方对话】
主持人:
郭文革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副教授
对话嘉宾:
王 瑞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中学校长
龚慧仙 湖南省华容县教育局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主任
吴晓如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梁念坚 网龙网络公司董事局副董事长、华渔教育科技全球负责人
陈 联 英特尔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K12教育行业中国大区经理
叶艳鸣 超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郭文革:以往所有的知识都是印在书上,通过书籍、纸张传递。如今,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表达产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对教师的素质是一个挑战——你会不会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设计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这个任务,是使网络资源产生教育效果的最核心的一个要素。
最近,美国一所学校有一个创新项目,该项目以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为设计为核心,要求教师带着学生通过使用网上资源来完成。这个项目获得了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以及乔布斯夫人的1亿美金的投资。
关于这方面的话题,我们将会通过对方对话的形式进行深入讨论。下面有请多方对话的6位嘉宾上台就座。
话题1:翻转课堂和微课的未来发展方向
郭文革:第一个话题是翻转课堂和微课的未来发展方向。有请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中学校长王瑞。
王瑞:翻转课堂和微课已经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并被广泛地应用,我想从两个角度谈谈。
第一,翻转课堂将会呈现出本地化、差异化和普及化的特点。为什么这样讲呢?翻转课堂是一个大概念,其实各个学校在实际应用当中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以我校为例,我们的翻转课堂是自主型课堂,即展示、反馈、巩固、提示等。正是因为翻转课堂的本地化,它就会导致差异化,也就是每一个学校在实际进行翻转的时候,都会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相结合,最后形成“一校一特色”。而翻转课堂如果真的非常有效,就会加速它的普及。就微课而言,它也会越来越呈现出智能化,体系化,系统化,个性化的特点,平台会越来越丰富,内容会越来越多样化。有一点我特别想强调,就是在翻转课堂的基础上,我校的微课也会进一步翻转,就是它将会从原来教师提供或是专业机构提供知识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
第二,对教学体系会产生深远影响。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研体系,教研体系是教学质量的保证,而未来它会是一个智库,会影响个性化和自主化的发展。二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在职教师和师范学院在读生。三是新的教学形态将会对校园环境乃至于对学校的重建重塑带来新的影响。四是中国的基础教育将会呈现出一个新的格局。
郭文革:关于这个话题,还请超星超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谈谈。
叶艳鸣:现在,不同的学校和校长都在对教育信息化进行艰苦的探索,而且已经有了局部的应用。无论是从单篇课程还是从某个知识点的微课程应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是它真实的价值。
此外,我认为,教学是一套完整系统的设计。任何一个新技术、新观念、新方法的应用,都应该在这个观念下进行整体的设计。技术是工具,而不会成为主人,教师和学生都是一切教学改革的中心。我认为,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学生帮教师进行微课拍摄,教师也可以自己制做微创课程的拍摄。
“今天,时代有更新的技术,更新的观念,让我们快速发展而不必原始地摸索。”我非常同意郭教授做的这样一个评述。论坛最后的专题报告:武汉的张校长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基于全球火热“慕课”的思想。我不把它叫“慕课”,因为“慕课”是每个领域最前端、最完整、最先进的课程体现。我在上面加了一个字,用“慕课化”的思想组建这样一个平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老师,这样一个微课的东西串起来,这个珍珠是课程的体系和教学思想完整的体现。
因此,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把课前课中课后、校内校外家校之间完整连接起来的纽带,这个纽带将是基于大数据信息链。这将使得我们教育真正发生变革。
话题2:大数据时代的教育信息化之路
郭文革:请来自企业界的 网龙网络公司董事局副董事长、华渔教育科技全球负责人梁念坚,谈谈对大数据时代的教育信息化的认知和看法。
梁念坚:大数据不是一个新概念,其实网龙网络公司是做游戏的,也一直是在做大数据。我们对大数据的概念,不是要限制在课堂里,而应该把大数据挖掘推广到课程外。其实,每个人,每一天,每时每刻都是在学校,离开课堂也是在学校。我们把课前课中课后,所有的数据都是搜集起来做一些挖掘,然后提供给教师、校长、学生和家长。
郭文革:我们知道,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做语音输入产品。我想在座的各位手机上都装了这个语音收入法。科大讯飞还推出了迅飞超脑以及讯飞系列产品。下面有请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吴晓如。
吴晓如:因为做讯飞这个产品,我们一直就把教育、人工智能和语音技术作为一个非常重要,并持续关注着教育行业。今天,我们谈大数据,就是要思考怎么样更好地让大数据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对于教师来说,即如何利用大数据才能教得更好,学生怎么样用大数据才能学得更有效率。再比如,教师怎样才能更低成本地制作一个课件,同时让其他教师能够非常简单地找到,让优质的课件流传起来。目前,在这些方面已经具备了很大的可能性。我们相信在未来3到5年内,能为在座的各位校长、教师,在此方面提供更大的技术支持。
话题3:互联网+时代教师如何转变角色应对挑战
郭文革:第三个话题涉及到教育信息化中最核心的要素——教师。互联网+时代的教师如何转变角色应对挑战?有请湖南省华容县教育局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主任龚惠仙。
龚惠仙:教育业内和新闻界的朋友为了鼓励我们,将我们的探索起名为“华容样本”。作为中西部农村县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名亲身经历者,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一名教师能否全方位改变自己,将决定推进教育信息化进度和效果。
互联网+时代既给教师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而这个挑战来自于方方面面。有对教育教学观念的挑战,有对教师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面的挑战,也有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思维等等的挑战。那么,如何去应对这些挑战呢?我觉得可以努力做到以下“五个+”。
第一,热情。教师要做“互联网+”时代的拥抱者。应该说“互联网+”已经影响到了整个社会,而教师作为新知识、新技能的一个象征,需要满怀激情,努力地去投身到这个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去。
第二,素养。要做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者。敢于重塑自我,全面提升个人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能力。
第三,习惯。做互联网+时代的践行者。普遍用、全面用、深入用,真正把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第四,思维。做互联网+时代的共享者,要围绕着培养创新者、创新思维的目标,学习和运用互联网,要树立一个开放性的理念、扁平理念、互动理念,要让我们的课堂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广泛性。
第五,创新。做互联网+时代的引领者。创新教学教育观念,创新家校沟通方式,创新教育教学的评价手段,创新资源开发和利用。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说互联网+让我们的城乡教师已经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也为教师自身发展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新机遇。广大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去投身到这个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去。我们要且学且提高,且画且创新,且思且成长。
郭文革:下面有请英特尔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K12教育行业中国大区经理陈联。这些年来,英特尔在中国教师培训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您觉得,互联网+时代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角色应对转变。
陈联:互联网教育已经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了。“互联网+”其实是一个加速的称谓。英特尔在中国刚刚也启动了这方面的工作,例如中美创客大赛。英特尔总部也设立了一个创业基金,这届创客大赛胜出者会有鼓励。我不能说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是能帮学校帮到位,但是的确是有一些互联网公司的教育产品是对教育有一些影响的。其实互联网公司的作用很简单,即要让教师用时不需要学,而且一定要简化教师的工作,对学生的帮助也是能够在特定的一个点上提升他们的效率。不是要覆盖很全面,而是要很专业地提供一些帮助。(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郜云雁 李烨 庄元 刘继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