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的素质教育观
阅读: 3125 时间: 2004-11-23 23:46:00 1

在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客观前提下,数学教师自身的素质教育观念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以不断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逐渐提高的需要。那么,数学教师应持有什么样的观念才能无愧于自己光荣的称号呢?

一、正确的人才观

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从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基础教育一方面重视了对英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它更应该关注的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谁既能培养出合格的劳动者,又能造就出一流的杰出科学家和经济管理人才,谁就能占有21世纪,这已成为国际公认的事实。这从一定的高度说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因此,提高国民素质是当务之急!

数学素养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内容。越是发达的国家越重视人的数学素养的高低。如美国数学督导委员会(NCSM)在《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数学》报告中指出:“数学素养在美国将是除性别、种族以外影响公民就业和收入的又一重要因素。”我国数学家严士健教授指出:“数学将成为21世纪的每一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素养、知识和技能的一个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指出:“更多地依靠数学原理和理论作为基础的科学及技术令人眩目的发展,正创造着工作、生活和思维的新方式,这给我们的教育制度带来了挑战,即需要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定量化学习与应用的高水平。作为国际社会,对改进数学教与学——这一世界教育基础的核心问题,继续进行合作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不仅应该培养下一个时代的数学家和科学家,还应确保全体公民作好准备,以应付和处理日常生活中日益增长的数量化的事务。”

这一切都说明数学在当今世界各国高科技的较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国内外有识之士认为,几年前的海湾战争,归根到底是一场数学战争,而操纵这场战争的是人。他们只有具备了相当的数学素养之后才能真正参与到这样的竞争中去。

可见,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对普通公民的数学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未来的普通公民必须具备如下的数学素养。

1.数学交流的能力。数学已渗入社会各部门,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数学是现代社会中人际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能初步运用简约、准确的数学语言接受、表达数学思想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2.应用数学的意识。就是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日常生活和各个学科中的问题,培养建立数学模型、了解数学方法、注重数学应用的创造性的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

4.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在高科技的信息社会里,一个能运用数学头脑去思考各种问题的人,才能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社会降低了对一般公民在特殊数学技巧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增强了对公民具有更普遍意义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要求。

总之,在信息社会中,即使一般的劳动者也必须具有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思想观察和分析工作生活乃至政治、经济活动的能力。因此,可以说,人人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自下而上的需要。我们进行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为了让每个人都能满足这些需要。一句话,我们的基础教育(当然包含数学教育)就是为了培养素质优秀的人才。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具备相当数学头脑的人才,即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用数学的观点、思想去分析、解决的人,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研究表明,人有六种智能:语言、数学(逻辑)、音乐、体育、空间想象和感知情感,这六种智能由大脑的六个区域来控制。若某一区域缩小,即某项智能衰退,其他区域则相应扩大,另一智能则有可能发展。这从生理上为我们培养各种人才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因此,一个学生在这六种智能中的任一方面(或全面)的发展都是可能的。我们没有理由仅仅从数学学科的分数的高低来预测学生将来能否成才,而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特殊才能,为这些才能的发挥,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我们知道,真正的弱智者毕竟是极少数的,绝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是能够达到合格水平的。正如布卢姆所说的:“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与现时的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可以学会的东西。”我们有了这样的人才观,才能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才能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科学的数学文化观

数学是一种文化,这本是古今有之的一种共识。由于数学是从量的方面去探索和研究客观世界的,而客观世界的任何对象(或事物)都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体,都有量的一面。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数学在各门学科中,有其特殊的普遍性和应用上的广泛性。无怪乎康德曾说:“

任何一门自然科学,只有当它能应用数学工具进行研究时,才能算是一门发展渐趋完美的真实科学。”事实确实如此。在高科技领域中,许多新兴科学技术就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之上的。例如,密码学就是军事上利用数学能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密或破密,从而形成的一门新的应用数学。DNA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具有的双螺旋结构正好是数学中的纽结理论所研究的对象。

数学不单纯是一种处理实际问题的工具,数学教育也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正如德国数学家格瑞斯曼所说的那样:“数学除了锻炼敏锐的理解力,发现真理以外,它还有另一个训练全面考虑,科学系统的头脑的开发功能。”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进行数学教育时,不要单纯地只传授数学知识,而应该更加重视数学素养的培养。古今中外的许多成功的教育都证实了这一点。

例如,古代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曾在他的哲学学校门口张榜声明:“不懂几何学的人请勿入内。”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学校里所学的课程与几何学有多大的关系,或者非要用到几何知识不可。柏拉图之所以要求他的弟子们通晓几何学,最主要的还是立足于数学教育的文化熏陶功能。也就是说,不经过严格的数学训练,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的人,就难以讨论他所设置的课程以及有关的研究课题。

又如,英国的律师至今要在大学里学习许多数学知识,这也不是因为英国律师学习的课程与数学工具有何直接联系,而是考虑到通过严格的数学训练,使之养成一种坚定不移而又客观公正的品格,使之形成一种严格而精确的思维习惯,从而有助于他的律师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功。

再如,闻名于世的美国西点军校,建校近两个世纪以来,培养了许多著名的高级将领,然而正是这所以培养将帅为目标的西点军校,却把高深的数学课程设置为必修基础课。据悉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于1992年在美国访问期间,曾两次应邀到西点军校研究生院作过报告,这样做的目的并不在于未来实战指挥中要以这些数学知识作为工具,而是考虑到只有经过严格的数学训练,才能使学员们在军事行动中,把那种特殊的活力与灵活的快速性互相结合起来,并为学员们进入和驰骋于疆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无论是柏拉图的弟子、英国的律师还是美国西点军校的高材生,当他们步出校门真正成长为一名哲学大师、著名律师或运筹帷幄的将帅时,可能早已把在校时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忘得一干二净了。但是,他们当年所受到的数学训练,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却能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创新性的教育观

从对前两个问题的讨论,我们已经看到,一方面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而无论哪方面的人才都需要具备相当的数学素养;另一方面,社会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是时代的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及竞争能力的根本因素。因此,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目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新教育,正在推动着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它已成为发展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有创新性的教育观念。

创造性是人的开拓精神的实质、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或开拓精神,是数学教育始终令人感到鼓舞的奋斗目标。创新性的数学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如下:

1.具有转变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传统教育观点的能力。传统的数学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这种观念视学生为知识的“接受器”,教师只管向里“压”“灌”,认为“压”“灌”得越多越好,这种观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我国学生在各种动手、设计、创意方面迟钝的表现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教师必须具有转变这一陈旧教育观念的能力。例如,把以教师的讲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把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转变成以增长学生的学习经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把课堂中学生被动听讲、“遵规守纪”的课堂气氛转变成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问难、积极探索、勇于发言讨论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2.通过数学科学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和了解这些知识的发生、发现过程,从而萌发一种对于数学知识发生和发现、模仿和追求的兴趣。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进行科学的安排,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些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充分暴露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尽可能地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鼓励他们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真正做到“手、脑、口”并用,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内在的潜力,不断提高创造的能力。

3.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让学生形成“数学头脑”,其主要特征是,在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每一个过程中,带有鲜明的“数学色彩”,做到能用数学的观点去观察、审视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每一件事情,以不断形成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数学素养。

4.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数学观念的发展和数学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具有可创性。从教育的角度看,它特别适合于素质教育的需要,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5.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

6.培养学生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可以给定一种应用数学知识的现实环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求已知因素,自己设计解题程序,不一定要有统一的、预定的答案,在此基础上可举行各种形式的答辩活动。

7.要重视、指导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许多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同学们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通过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能探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的个性品质。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机会,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如进行社会调查、实地测量等,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不怕挫折、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

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形势,客观要求我国的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与改革,使其以国际科技、文化的发展为坐标,从与国际教育水准的差距中寻求并调整我国教育发展的观念、目标体系、教育模式,快速构建达到国际水平的并且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教育体制,以更好地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

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形势,客观要求我国的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与改革,使其以国际科技、文化的发展为坐标,从与国际教育水准的差距中寻求并调整我国教育发展的观念、目标体系、教育模式,快速构建达到国际水平的并且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教育体制,以更好地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