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理念
作者: 陆建强
阅读: 3111 时间: 2004-11-23 23:47:00 1

  内容提要:数学教师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确立每个人都要学习数学的观念,坚定每个人都能学好数学的信念;在行动上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来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在理想上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尽责尽职地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颁布,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的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正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努力地探索、实践着。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数 学教师如何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尽责尽职地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呢?
  一、 在认识上应树立起每个人都要学习数学的观念,且坚定每个人都能学好数学的信念
  在我国,语文和数学仅有的两门从小学一年级连续不断地开设到高三的课程,且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作为本国语言,对语文课的如此开设是易于理解的,而数学课为什么也要受此青睐呢?随着以计算机为标志的现代计算工具的出现,今天的数学再用当年恩格斯的“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来描述已显得有点苍白无力了,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来认识数学,它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主要表现为:
 ⑴数学具有作为科学的方法论的属性;
 ⑵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模式的科学;
 ⑶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数学化过程。
  可见,数学在当今世界各国科技的较量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国内外有的人士认为,几年前发生的海湾战争,归根到底是一场数学战争。在未来的时代里,数学必将成为机遇和职业的关键。谁既能培养出合格的劳动者,又能造就出一流的杰出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人材,谁就能占有21世纪。因此,提高国民素质是当务之急!数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一个核心部分。
  由于数学在现代社会作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对普通公民的数学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未来的普通公民必须具备如下的数学素质:数学交流的能力;应用数学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在今天这个信息社会中,即使对一般的劳动者,也必须具有基本的运算能力、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应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和分析工作、生活乃至政治、经济活动的能力。因此,可以说人人学习数学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们生存的需要。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数学,让所有的孩子学习不同的数学!
  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大众数学”,这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数学首先应树立起的一个观念,那就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学习数学!!
然而,数学毕竟是一门内容抽象、体系严谨,而又常被忽略了活生生的来源与精彩应用的课程。以致使许多人学来乏味,出现了“成绩差→学习数学没兴趣→学习积极性低→成绩更差”的恶性循环,需要与可能间的矛盾,向我们数学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例如,数学差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调动学生特别是差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等等。对于这些,我们要下功夫去探索、去研究。但关键所在是应有每个学生都要学习数学、都能学好数学的信念。
  二、 在行动上应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来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
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概括认识,是数学思维和现代人类思维的重要特
征之一。一方面,它是在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等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另一方面,已形成和正在形成的数学观念又将反过来对数学学习起到调整、定向、直至向更高层次推进的作用,它既是哲学观念的具体体现,又是数学思维的产物。诸如,推理意识、整体意识、抽象意识、化归意识、审美意识等等,都是数学观念的具体内容。加强数学观念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的数学素质,进而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培养数学观念是全面提高国民数学素质的举措。由前面的论述不难看出,数学素质应包括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辑推理和信息交流这四个部分。显然,这四个方面都含有数学观念的具体内容,所以说,培养数学观念对于形成正直、诚实的道德品质,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另外,数学观念对数学思维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它是联系知识与能力到提高素质的纽带。数学思维能力只有通过数学观念才能作用于思维过程。因此,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观念的培养与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的重要举措。
  2.加强数学观念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中学数学大纲规定数学教学的目的分三个层次:第一,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第二,形成数学能力;第三,发展个性品质和辩证观。可以看出,第三层次的教育目的才是数学教育的宗旨和归宿。目前愈来愈多的教师已把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摆在了教学的突出位置,已注意到对学生进行数学观念的培养与教育的重要性,且在其教学实践中有所体现: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地暴露给学生,把数学家发现数学知识的“原始”思维过程尽量展现给学生。不仅把数学看成是计算的工具、科技的基础且全面地考察数学教育在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作用。这就是观念层次上的数学教育,是一项着眼以提高整个国民数学素质的数学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只有时刻考虑到这些问题才能将自己的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可见,加强数学观念教育,在数学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怎么样才能加强数学观念教育?大力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与研究!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与研究对于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推行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是贯彻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次是提高高中学生数学能力和参加高考的能力。作为一个高中数学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重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特别是高三更应把它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时,就要有意识地把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等价转换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穿插其中,在第二轮专题复习和第三轮综合复习时,以知识为载体,通过思想方法这条线把它们连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样才能提高高三数学的复习质量。
  三、 在理想上应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数学教育中,应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树立创造性的培养目标。因为创造性是人们的开拓精神的实质、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或开拓精神,是数学教育始终令人感到鼓舞的奋斗目标的确切要求,应当是:
  1.通过数学科学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感受和了解这些知识的发生和发现过程,从而萌发一种关于数学知识发生和发现的兴趣、模仿和追求。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没有兴趣、模仿和追求的学习,特别是数学学习,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成效的。一个成功的数学教师,其首要的成功,就在于使自己产生兴趣,而且终身不忘。
  2.通过数学知识和观念的培养,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数学头脑”,其主要特征是:在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每一个过程中,“三句话不离本行”,带有鲜明的“数学色彩”。不要轻视简单数学知识的“套用”,它们的积累和发展,正是数学教学所追求的效果,正是数学创造性过程中的必要积累。
  3.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数学观念的发展和数学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数学手段和工具。这些以数学能力为核心的手段和工具对于学生未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4.普遍认为,数学教材中的数学习题(含练习题、复习题、应用题及思考题等),特别是应用题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应当有着直观的作用。但是,我国现行数学教材中的数学习题,无论是从“量”上还是“质”上讲,在这方面都是非常软弱、乏力的。从量上讲,应削减那些因受题海战术影响而设置的大量喧宾夺主的题目,且补充恰当数量的以培养数学创造性为主要目的的题目;从质上讲,现行数学教材中的习题几乎百分之百“赤裸裸”的,就是说,这些题目同其赖以存在的活生生的客观现实之间的鱼水关系过分地被分离、被“纯数学化”了,乃至给人一种错觉:数学是数学,现实是现实;要“创造”,只能在“纯数学”高不可攀的枝稍上进行,而在现实中好象没有什么数学的创造性可言。为此,现行数学教材应增补这样的一类题目:给定一种应用的环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求已知因素,自己设计解题程序,不要统一、预定的答案。
  5.改革测试、评估模式。例如,小论文的创作,某一工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解决,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各种“答辩”等形式的新式样,应当不断出现和改进。这样一些现实生动的数学测试、评估方法,不仅有利于数学创造性的培养,而且能促使数学教育的测试与评估更客观、更准确。
  以上我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数学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认识和在具体实施中应采取的措施。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形势,客观上要求各国的教育要有一个大的发展与改革,使其以国际科技、文化的发展为坐标,从与国际教育水准的差距中寻求且调整本国教育发展的观念、目标体系、教育模式,快速构建达到国际水平的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我


们广大的数学教师为适应国际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应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素质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正如柳斌同志所说的那样:“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发展的体系,没有也不应该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素质教育还应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不断创新的。”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应不断研究素质教育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努力探讨教育教学规律,不断增强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李树臣《怎样做现代的数学教师》
          王基瑞《数学教师应具备的数学观念》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