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旋律,要奏响这一凯歌,新课程改革是一个重要的载体,而登上这艘客船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如何使教师与时俱进,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必由之路,这一策略的实现,评价是一个首要的措施。
有人将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分成三个因素,一是“你现在在哪里?(教师现状分析)”。二是“你可以到哪里?(教师发展的目标)”。三是“你怎样到达那里(实现目标的策略)”。要使教师专业发展到达理想的伊甸园,评价无疑起到了蜜蜂引路的作用。
作为教育这一特殊的行业,我们首先要明确评价的内容,即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文学素养、教学能力、参与意识、人际合作、终身学习、个人奋斗、课堂内外、创新潜能等十个方面。其次我们要明确完成这些内容的原则,即激励性、民主性、发展性、多元性、导向性。第三,要认识到当前学校评价的主要价值取向应体现在促进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上。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我校校本管理的研究与实践,特总结以下几个基本观点和做法。
一、评价的前提是建立健康的心理场
每一个教师都是评价者,同时亦是被评价者,他们评别人,评自己,同时也被他人所评,在评价的过程中,和谐的评价氛围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校首先营造了健康发展的大环境,把学校的办学理念提炼为“构建生态校园,提高生命质量”。注重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社会、教师与领导的对话交流,把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健康的心态当作重要的环节来抓,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评价的目的不是批评,而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整体推进。从而有效遏制了教师在评价过程出现的攻击性行为,抵制心理,文过饰非的行为,退缩行为,相互攀比等心理疾病。案例1:以我校学生评价教师的过程发展为例:发现教师较反感,而且对学生采取封闭措施,不让学生讲真话,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对操作流程作了进一步规范,形成了以下程序。
调研、访谈 (座谈、问卷) 归纳现象 集体反思 全员整改 共性 个别交流 个体反思 自觉整改 个性
以上形式,使教师加强了自我反思、加强了整改,真正尝到了进步以后豁然开朗的精神世界。
案例2:评课方式的改革,教师怕上公开课,更怕评课。之所以怕评课是因为怕别人光讲自己课的短处,二怕都唱赞美诗,过于庸俗,针对以上心理,我们借鉴国外经验和我校校本教研的实际,创立了2+2=1的评课模式,即根据人的心理需要,按照先苦后甜的过程,让每个评课教师先评两个不足,再说两个优点,突出一个主题,结果教师评课就没有心理顾忌,畅所犹言,健康的教研氛围迅速形成,教师的同伴互助有了实质性的收获。
二、评价的价值取向应定位在推进新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近年来,我校打破了只重结果,结果只重分数的教师评价机制,尤其强化了过程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功能直指教师本身的成长,以我校艺术组的教师为例,原来的音乐课,美术课流于形式,教师专业荒毁较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学校采取与艺术组谈心及协商的形式制定了对他们的评价方案,对他们的备课、授课、教研、学习进行常规评价,同时成立艺术团,顶呱呱画室,对艺术团和画室除平时抽查考评外,推出了以一台文艺晚会和一次画展作为评价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措施,结果该项课外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出现了诸如压腿、压腰、劈叉、压肩、蹲、手位、身位、哈气、平转、点转、跳步转、小跳、大跳、双飞燕、芭蕾舞手位、古典舞手位、绢花舞、二人转、蒙古舞、藏舞、现代舞、街舞等专业术语。从该案例来看,一是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二是促进了专业人才的专业发展。三是调动了师生积极性,焕发了生机。四是初步体现了以学评教的新课改理念。
三、评价的核心是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一)加强评价的即时性,实行月评价制度,以前在学校常规管理的督导及评估方面一般采取中途和结尾两次算总帐的方式进行,结果分数差距小,教师得到的反馈不及时,于是逐渐淡化了常规,导致教师行为松散,质量滑坡,本学期我校重新推出月评价制度,先高度重视备课组的计划,把计划当成科学管理的绳子,实行了“个人思考——备课组研究——领导审批——对照检查——月清月结”的规范化管理措施,真正使教师的工作具有了计划性、真实性、实效性,教师工作面貌迅速好转,同时月清月结对教师的评价、反馈、整改、发展就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二)实行参与式领导蹲点制度,确保备课组活动的严肃性。群众性教研活动是切实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但有两个弊端,一是随意性大,日子长了,活动就会自生自灭。二是同伴互助缺乏专业或专家的引领,结果形成了萝卜炖萝卜,结果还是一锅萝卜的尴尬局面,而没有深度和广度,领导蹲点制度一是保证了严肃性。二是领导既保证了专业共性的引领,又可临时发现并肯定备课组的业务骨干进行个性引领。现在我校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公开课讲评、教育教学质量都实行了领导挂钩制度,成效较为显著。领导与教师的隔膜少了,交流多了,距离近了。
(三)分层次评价是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差异的有效途径,我校根据教师的基本情况,把教师分为了四大类型,一是入门型,该类教师刚参加工作,甚至有的还不是教育专业毕业的。二是达标型,该类教师基本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三是骨干型,该类教师精通初中所任学科各年级的教学,勤于钻研,教育教学质量高。四是名师型。这类教师除了具备骨干教师的基本特点外,还注重教学研究,且教育教学成绩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根据分类的不同,学校的评价要求也不同。
白果中学教师分层评价细则
项 目 |
入门型 |
达标型 |
骨干型 |
名师型 |
发展方向 |
一年内入门 |
两年内达标 |
三年内成骨干 |
五年内成名师 |
师德表现 |
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遵照执行 |
将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行动 |
能起到示范作用,成为新教师的榜样 |
气质、胸怀、风格成为新教师的偶像 |
备课要求 |
备详案并试讲 |
按标准备课要求认真备课 |
备示范性教案,侧重于维目标备课法、个性化备课 |
上领集体备课,以记录及实效进行认定 |
上课要求 |
有组织教学意识,思路清晰,有教法、学法渗透,无知识性错误 |
有严密的组织教学、思路清晰,符合新课程理念 |
熟悉整个初中的知识体系,能灵活驾驭课堂、教材,语言准确、生动 |
在骨干教师的基础上,能开发专业性强的校本课程,教学带有研究成果的推广 |
训练检测 |
按照教材体系进行训练和检测成绩 |
按要求训练检测参与制定试卷和分析 |
编定训练计划,制定检测试卷并进行分析 |
个性化练、拓展性训练、开成训练方法,指导学生的检测,分析及制定补救措施 |
教学成绩 |
学生成绩或作品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
学生成绩或作品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 |
学生成绩或作品达到全市前十位 |
学生成绩或作品达于到全八位 |
听评课要求 |
听完全组成员的公开课,其它学科名师的听1——2人,自己每月讲一次公开课,并说课,虚心听取别人讲评。 |
在入门型教师的基础上,参与该组教师的评课 |
讲1—2次公开课,起示范性作用,说课有深度,评课有精度 |
讲1—2次公开课,能引领教师的观念、教法、学法,具有研究价值及推广价值 |
教育科研 |
参与校本教研,积极撰写论文、心得、案例、反思,每样一篇 |
在入门型的基础上至少有一样成果为市级成果 |
成为校本教研的骨干,参与课题研究,至少有2—3件市级以上的课 |
引领校本教研,主持课题研究,每年至少有1—2件省及省以上教研成果 |
辅导对象 |
学生 |
学生 |
入门型教师 |
达标型教师 |
心理状态 |
紧张、虚心、上进 |
镇定、虚心、上进 |
自如、不保守、上进 |
俯视、开拓、不傲 |
学生评价 |
没有反感、不信任,认为符合教师标准 |
视为教师,热情对待,无反对情绪 |
最值得信任、亲近的人,学生认为成绩有保障 |
值得学生崇拜,知名度高,影响力大 |
社会评价 |
无家长的不良反响无指责、反对、要求换教师等情况出现 |
家长满意,无挑剔的语言和行为 |
家长满意度高,深受家长的好评和信赖 |
社会知名度高,有影响力 |
对骨干型教师和名师型教师学校在评价措施上注重了三个方面,一是这类教师实行申报审批制,操作流程是先进行申报,主要目的在于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申报相应等级,接下来进行教师评议,备课组推荐,再到教务处、教科室进行审批,最后进行公示、宣传、落实待遇。二是这两类教师对应进行一帮一业务辅导,即名师指导达标型教师,骨干教师指导入门型教师,学校与教师协商实行了定对象、定任务、定形式、定时间的“四定”措施,签定了师徒协议,学校与师徒各签定了达标及诚信协议,对两类初级教师进行全方位指导,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三是对名师型、骨干型教师实行低职高聘制度,对年轻、职低、有为的教师进行激励,促使他们不断发展,并把做专家型教师当作奋斗的目标。
(四)定期组织评估活动及成果报告会
近年来,我校在教师中推出了十大名师,十佳中青年教师,十佳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活动,主要是通过激励手段,让大部分教师获得成就感,为再发展添加催化剂,为了使这批教师不夜郎自大,坐井观天,学校对校本教研的范围进行了扩大,把教师带出校门,与兄弟学校的优秀管理,优秀教师进行专业对话,形成了校际联动教研的格局,对优秀的教育教学管理者实行了业务奖励,使其视野更具开阔性,专业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二是我校近年来实行了课改论坛制度,成果报告会制度,对在教育、教学、教研、课改等领域内思维活跃,工作扎实,成果显著的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并与普通教师砥砺思想,推广成果,有效的推动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
(五)实施教师多元评价,促进教师协调发展
教师的工作受到各方面的监督和评价,我校采取以下途径进行评价。
1、生评:学生对班主任和该班所任教的学科教师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常规工作要求进行评价,其主要方法是座谈,问卷调查,该谈三种形式,作为评价教师的部分依据,这样可以促进教师外塑形象,内强素质,走进学生心灵,富有亲和力。
2、师评:师评分两种形式,一是自评。主要是自我反思,自查自纠,自我评价。二是同伴互评,主要是直言不讳,以诚相待,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3、组评:由备课组长对该教师在参与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校本培训、教研活动、听课评课、活动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4、校评:由教务处、教科室对教师对照备课组的总评进行核定并平衡各教研组的工作,使教师感受到备课组是自己成长的沃土。
5、家长评:学校聘请有识之士、乡镇领导作为理事长,在各村优选素质较高的村干部和村民作片长,在各村民小组优选农民作点长,按照由点长——片长——理事长——学校这种自下而上的评价办法,此办法只能获取典型信息,不能对教师进行全员评价,全面评价,但也是评价的参考素材之一,如我校在评优,奖励中就有一条:必须人民满意度高,评价声誉较高的可适度加分,社会评价低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四、实行教师成长记录袋是评价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
受恩施市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的启示以及我校在校本培训中档案盒建设的基础,我们提出了教师成长记录袋评价法,对每学期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课改的产品和学生典型成果进行整理,直奔教师专业发展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题,具体而言,我们要求教师把教案、案例、论文、心得、听课笔记、经验总结、自我反思、学习笔记、公开课讲评记录、参加集训活动的资料、获奖情况、学生作品、他人评语收集整理成册、编定好目录,供备课组、教科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予以评价,实践证明,教师在搜集、整理资料的同时,很好的对工作梳了辩子,进行了总结、反思,对教师成长起到了名符其实的作用。
五、求实创新是评价的最高策略
评价务求实效,只有实效性的评价,才有高效性的工作和务实的作风、学风、校风、教风,而这几种风气的形成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才真正解决了评价的内容问题。创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在内容的基础上,对评价形式、建模、体系、制度进行创新,学校才会真正焕发生机。
总而言之,评价是旗帜,是学校管理的上层建筑,把握住评价,就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控制权,就把握了方向性和发展性。一套好的评价制度,就是一所好的学校,让我们以评价引领教师专业稳步发展,引领学校持续发展,引领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