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面广量大、基础薄弱的农村中小学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把农村中小学课改工作搞好,才能推动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1.观念陈旧。其一,校长是新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但部分农村学校的校长对新课程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当前评价学校办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还应该看学生的成绩,对课改持观望态度;还有部分校长认为课改是教师、主任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另有部分校长沉于事务管理,缺乏系统的学习与研究。由于校长认识上的不到位,不能把新课程的实施纳入校长行为,使新课程的实施缺乏有效的领导和组织管理,使农村学校课改处于被动地位。其二,新课程要求师生平等、师生互动的情况很多,可很多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缺乏实施课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师资失衡。新课程规定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但是由于城乡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综合活动课程教师很难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很多学校没有师资能够开设此类课程,即便是勉强开设也存在着严重的“赶鸭子上架”现象。在学科结构方面,多数农村学校缺少音、体、美及计算机的教师。由于经费的紧张、许多学校不能解决教师培训经费,影响教师的培训。也由于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乏校本培训,开展专业培训和教研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3.资源短缺。课程资源是新课改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改设想也是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效果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普遍感到课程资源不足,没有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社区资源──图书馆;没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学科教学形象直观理解的场所──科技馆;没有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文化宝库──博物馆;没有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优越条件──网络资源。课程资源的不足,限制了农村学校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创造性使用,使教师只教教材、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
4.设施落后。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管理教师的管理方式发生转变。而这些转变的一个前提就是需要有现代化的教学硬件设施作支撑。但是,目前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教师即便有好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也无法有效地组织和落实。
5.资金匮乏。因为“普九”,当前很多农村中小学还背负着债务,用于学校日常运转的资金严重不足。又由于“一费制”的实施,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学校捉襟见肘,日子窘困,给拓展课程资源带来很大的挑战。
6.评价制度落后。考试评价与课改的要求不统一,是当前严重制约农村学校课改深入的主要“瓶颈”。在考核教师时,不少学校仍然沿用旧的考核制度且与教师的待遇、晋职、晋级等挂钩,致使参与课改的老师疲于应付检查,无暇参与课改,这样能有几个教师敢冒天下之大韪呢?
二、认识与建议
1.要切实增强农村中小学校长的课改意识。校长是推进课改的第一责任人,可以通过校长课改培训班、校长与课改专家对话、校长课改论坛等多种方式,帮助校长转变教育观念,增强课改意识,树立课改信心。确保校长真正站到课改的前沿,不仅思想上重视,更能直接参与课改,与教师一起学习、研究和探索,在参与课改中感受课改、组织课改、指导课改。此外,农村中小学校长还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坚持在“农”字上作文章,积极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要大力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在推进农村中小学的课改中,必须把提升教师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以骨干教师培训为切口,以全员培训为目标,分阶段逐步展开培训,将教师培训工作贯穿课改的始终。同时,也要使课改成为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契机。
3.要实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农村的课改不应过分强调同一性,应根据我国各地农村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性的现状,鼓励各地编写适应农村教育实际和具有特色的地方版或农村版教材。国家课程中的部分学科,如品德课等也应有地方版或农村版教材。
4.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课改的指导、帮扶,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教研人员沉下去,和农村中小学教师一起研究新课程,探讨新教法。要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开讲座,上示范课,传播先进经验。要积极建立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制度,促进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学校要主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相互切磋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要结合农村实际,充分发挥片区中心校的辐射作用,通过片区教研等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
5.要积极推进考试评价制度特别是中考制度的改革。课改需要的是宽松的环境,政府应协调各部门,采取有效的宣传措施,支持课改,避免由于升学考试制度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不同步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负面影响。
促进农村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是摆在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农村中小学校及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学校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为实施新课程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农村中小学的课改工作方能真正呈现出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象。
indinavir efectos adversos
link indinavir vademec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