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阅读: 683 时间: 2016-01-21 23:02:26 1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一、 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确切定义人们一直在争论之中。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成立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AECT),该协会曾分别于1972年、1977年和1994年三次提出了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其中以1994年提出的定义最为简洁和具有代表性。但这种定义将教育技术和教学技术混在一起。它指出,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因而,这一定义一提出就在美国国内引起了较多的争议。

近年来,国内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比较普遍接受的一种论述是:“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物化形态的技术指的是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到电子计算机、卫星通讯等一切可用于教育的器材、设施、设备及相应的软件;智能形态的技术指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如系统方法等。”基于以上论述,教育技术最简单最本质的定义可表述为: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与方法的总称。

“教育技术”这个名称进入我国不久,便产生了“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提法。对“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人们也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有人认为它和教育技术是同义语;有人认为过去的教育技术是传统教育技术,现在所从事的教育技术才是现代教育技术;也有人则把现代教育技术等同于信息技术;还有人干脆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计算机和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等等。目前,对现代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解,比较典型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

1.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方法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实践活动。

2.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

3.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综合以上三种观点可知,现代教育技术是人类在信息时代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称。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它强调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强调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源于美国,早先并不叫教育技术,它的前身叫视觉教育。60年代中后期,随着系统科学理论的引入,诞生了教育技术。至今,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已有30余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现代教育技术的创始时期

该时期以广播录音教育和电视教育的应用与研究为主。当时,盒式录音磁带在教育上的使用,给语言教学带来了方便,因此该时期语言实验室发展很快,在欧、美等的中小学中得到普遍使用。60年代中叶人造通信卫星的成功发射,为卫星电视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卫星电视教育发展的同时,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也开始建立和发展起来。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时期

该时期在技术应用上主要是录像设备、卫星电视教育系统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这种教学系统尤其在美国和日本应用比较广泛。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这一时期开展了教育技术定义和研究范围的讨论。例如,当时在日本出版了《教育工艺学》和《教育信息学》,美国发行了大批教育技术学和计算机辅助教育方面的论著和教学用书。因此,这一时期堪称为现代教育技术学科理论基础的建立时期。

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后):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时期

在北美,中小学都普遍配备了电视摄录像系统,储存了大量的录像带,微型计算机也在中小学得到普及。80年代英、法、日、新加坡、印度也以巨大投资发展计算机教育、远距离卫星电视教育和培养使用“新教学工具”的教师,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随着教育技术的应用和理论研究的迅速发展,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也倍受重视。例如,在美国有千余所大专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还有百余所大学设有教育技术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每年培养数以万计的本专科生和研究生。

计算机科学与电子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多媒体技术的突破。上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了兴建“信息高速公路”的构想,开始推行“全美信息基础计划”。此后日本、欧共体、加拿大、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提出了兴建自己“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或意向。我国在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介入教育领域使教育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纪元,这是21世纪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1.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育技术作为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我国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的。我国的电化教育起步于20世纪初,但发展缓慢曲折。新中国诞生之前,由于旧中国经济不发达,科学技术落后,电化教育未能大面积推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事业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电化教育进入初步发展时期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文革”使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摧残,电化教育的发展被迫停滞下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电化教育又重新起步。改革开放以来,电化教育发展迅速,成绩喜人,电化教育正向教育技术全面过渡。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广泛的影响。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出如下几个特征:

1)大力开发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在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初期,国家为加速发展和普及电化教育,投入巨资购置了一批幻灯机、投影器、录音机、电视摄录像设备系统等,并将其用于各级各类教学。在运用引进教育媒体的同时,非常重视结合我国实际,大力开展现代教育媒体的研制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丰富了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育质量。

2)远距离教育发展快、规模大、效果好

远距离教育的发展规模之大,效果之好,速度之快,为世界所瞩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短短的20年间,实现了三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1979年初创办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由一所中央电大、44所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独立设置的广播电视大学,841所地(市)级电大分校,1742个县级工作站,组成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城乡的广播电视教育网络,为数以千万计的农民提供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第二次飞跃是原国家教委在19862月开播,1987年正式建立的中国教育电视台,并相继建立了中国电视师范学院,通过卫星向全国播放教育节目,目前转发三套电视教育节目每天播出50小时的教育节目。全国各地也陆续建立了教育电视台、收转站、接收站、放像点,形成了中国卫星电视教育网络,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三次飞跃是教育部自19993月开始批准清华大学等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进行多层次的办学试点,充分利用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的卫星电视教育网、教育科研网、公众通讯网和有线电视网等公众和专业信息传输网络,初步形成以卫星传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多元化现代远程教育专业传输网。

3)创办现代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建立学科理论体系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先后在一批高等院校批准设立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系,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30多所院校开设了电教专业,有多所高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还有部分高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进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初步形成了教育技术学科理论体系。在实践上,应用教育技术学的有关理论进行的课程开发、多媒体教学设计等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目前,随着电化教育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范围的扩展,我国电化教育正在向教育技术全面过渡。

三、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以及教育技术相关理论基础的研究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正朝着网络化、多媒体化等方向发展。

1.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开始组建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目前,该网络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网络,其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已联接150多个国家5000多万台电脑,有1亿多个用户,而且以每月100万个新用户的速度在增长,Internet已成为联接世界各国的信息纽带和向全球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网络。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都广泛使用了Internet网。

近年来,我国也开始发展国内的计算机网络,并与Internet联接。目前我国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建成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中科院的中国科技网和电子部的“金桥”等四大网络系统,其中,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用户是中国目前最大的Internet网用户群。目前已有300多所高校建成校园网络,通过教育系统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一个由主干网 —— 地区网 —— 校园网组成的全国性教育网络系统正在形成。我国在网络方面的基础设施尽管尚不完善,但是,从无到有,以四大网络为骨干的网络体系已逐渐覆盖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并且实现了与Internet的互联。这就为我国开展基于Internet的教育应用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和条件。

网络系统进入教育领域,使得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变革。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模式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使教育的全民化、终身化、多样化、自主化、国际化成为可能。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可以是个别化教学,也可以是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和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

2.多媒体化

“多媒体”不是多种媒体的简单组合,而是指一种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包括高保真度的声音、达到照片质量的图像、二维和三维动画,甚至是活动影像。

英国从198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的所有高等学校中实施了一项称之为“计算机用于教学创新”(Computer in Teaching Initiative,简称CTI)的庞大项目,其目标是要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与远程通信技术的结合,实现对高等院校所有学科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到教学组织形式的彻底变革。多媒体教育应用正在迅速成为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国际上的教育技术正在走向多媒体化。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系统由主机、输入输出设备、控制以及各种功能卡和软件组成,与应用其它媒体的教学系统相比,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允许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与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风格选择感知方式;(2)为学习者提供多重感官刺激;(3)高保真的声音、高质量的活动影像、二维与三维动画等使学生更有兴趣学习;(4)丰富的交互方式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5)为教师和学生建立了资源丰富的教学环境;(6)有助于学生进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培养探索的精神;(7)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在教学中将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