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对中学生的特殊要求
阅读:
1914
时间:
2006-01-09 13:50:00 1次
当代的中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要想使当代中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不得不对他们提出特殊的要求。
(一)要具有艰苦、勤奋的吃苦精神
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尽管他们有优越的家庭环境,良好的教育条件,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大都缺乏艰苦朴素、刻苦勤奋的吃苦精神。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俯拾皆是,以这种精神面貌,又怎能去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又如何肩负起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呢?所以,社会对当代中学生的首要要求就是让他们养成艰苦朴素、刻苦勤奋的吃苦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将来面对困难、逆境而不断努力,才能真正克服各种困难,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二)要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仅凭“温、良、恭、谦、让”的传统美德以及“遇事不要强出头”的观念是不足以适应这种社会的要求的,更不用说去与其他人进行竞争了。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这些传统美德对中学生就不重要,问题的关键是仅具有这样的美德是不够的。所以当代中学生就应在这些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养成相应的竞争意识,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特点及趋势有所了解,提早就进行这方面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这样才能适应“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才能在社会中谋求一稳定的立脚之地。同时,创新精神也是未来竞争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当代的中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着重自己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竞争是残酷的,但只要当代的中学生都能养成竞争的意识和创新精神,他们就能在未来竞争中获胜,从而为祖国能在国际大家庭中获得应有的地位而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社会对当代中学生提出的又一要求。
(三)要做“四有”新人
“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当代的中学生肩负的是祖国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神圣使命,因而要求他们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的意识和能力,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并具有一定的法制观念,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担当起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四)要“学会关心”
“学会关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未来人才培养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社会对当代中学生的特殊要求。
“学会关心”并不是说让中学生只是关心自己,而是要求他们从只关心自我的封闭圈子里跳出来,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经济、生态利益,关心全球的生活条件,关心他人,关心其他物种,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也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这样才能使当代的中学生实现从为私利而学习向为公共利益而学习的转变,才能使他们克服由自我中心主义所产生的贪欲性和侵略性,真正地为公众利益,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当然,社会对当代中学生提出的要求还有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举,但仅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就可看出社会对他们所寄予的厚望。当代中学生也应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刻苦努力,以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强大祖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