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教学常规艺术
一、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1、现代教学科学与艺术的二重性
? 教学的科学性:“真”
? 教学的艺术性:“美”
2、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 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和依据
? 教学艺术是教学科学实践中的发挥、创造和升华。
二、课堂教学常规艺术
1、教师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特点:教育性、启发性、向导性、趣味性。
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教学魅力和教师力量的体现。
2、导入新课的艺术
? 导入新课艺术的核心功能与目标:让学生在一种迫切要求的心态之下开展学习。
? 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动机——导入新课的艺术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需要;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 常规主要形式:实验,图画,事例,故事,问题,生动活泼的语言,等等。
3、教学节奏的调控艺术
? 教学实施过程中,波澜起伏的流程美,水到渠成的衔接美。
高潮与过渡动与静的起伏师生互动
? 教学过程的节奏美
抑:和风细雨,娓娓动听;
扬:铿锵有力,激动人心;
顿:嘎然而止,形成悬念;
挫:进入转折,新的意境。
4、教学的启发艺术
? 思维训练: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
? 启发教学的本质性内涵
不愤不启:心求通未得之意,开其意;
不悱不发:口欲言未能之貌,达其辞。
? 教学启发艺术实施的关键
问题的设计:“最近发展区”
启发的时机:“愤”与“悱”的状态
5、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艺术
? 关注学生学习品质的评价
? 前瞻性评价,鼓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及其对学生参与教学的意义。
? 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
赞扬学生的一切结论
鼓励和保持学生的一切创造欲望和尝试
三、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制约因素
1、制约教学艺术发展的内在因素
? 师德修养:职业态度与敬业精神
? 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质量与水平
知识的广度、深度、系统性
? 思维品质:独立性、广阔性、敏捷性、流畅性、深刻性、批判性、创造性等。
? 教师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2、制约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外在因素
? 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
? 教师的社会地位
? 学校工作与教学环境
? 教学对象的影响
内外因素二者之间不是孤立的,教学艺术正是二者相互作用、彼此促进发展的结果。
四、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1、模仿性教学阶段
? 教学艺术发展的起点
? 教师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和独立教学能力
? 对周围教师、对教参的依赖性
? 心理的随从与随众状态
? 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与“目中无人”
? 消极模仿与积极模仿
2、独立性教学阶段
? 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关键阶段
? 教学经验的积累和自立意识与能力增强
? 独立设计教学,重点、难点处理得当,教学鲜明的节奏感;
? 成功吸取他人经验,有意识地研究语言艺术,组织的有效性,教学的技巧性;
? 关注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教学的个性化特征开始外显。
3、创造性教学阶段
? 创造性教学自信心增强,呈现强烈的创造性劳动的意向和行为;
? 不固守现状,赶超与突破他人,教师个性化的创造教学特点明显;
? 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节奏调控体现出新颖独特的创新;
? 研究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
? 对教学最优化的刻意追求;
? 不断突破自己;
? 教学活动呈现出浓厚的个性风格色彩;
? 教学艺术形成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
独特性 稳定性 发展性
五、几种典型的教学艺术风格
1、典雅型教学艺术风格
2、新奇型教学艺术风格
3、情感型教学艺术风格
4、理智型教学艺术风格
六、的基本特征
1、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
? 艺术的形象性:艺术是以形象为依托
? 艺术的情感性:艺术的力量之所在
? 艺术的独创性:艺术的生命源泉
? 艺术的个性化:不同种类的艺术魅力
? 艺术的实践性:艺术都是实践的结晶
2、教学艺术的个性特点
? 教学艺术的综合性与复杂性
教学艺术综合运用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教学艺术依赖于师生的和谐共创
? 教学艺术的规定性与灵活性
教学艺术受到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制约
教学艺术在内容与目标规定之下的灵活性
? 教学艺术的高精度与高难度
教学信息的传播与反馈几乎是同步进行的
教学活动师生的共同参与和互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