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 课
--优质课大赛参赛心得
奉节永安中学 黄迎新
参赛课题《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磨”,琢磨也。磨到心如明镜才是尽头吗?也许那还不够。
磨教材。课本《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说一说”环节—“一些同学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傍晚用电多时,……在一些供电质量不太好的地区尤其是这样。试着解释这种现象。”我打算用这一生活现象作为引入,最后以解密现象作为结束。细想:生活用电是交流电,与本章《恒定电流》不符,而“傍晚用电多时,灯光发暗”,跟输电线上损失电压增多有关,再则,“供电质量不好”又涉及供电电压、频率等问题,这些都是《交变电流》一章中的内容。学生凭什么想得明白,说得清楚呢?“磨”吧……我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傍晚用电多时,……这里,我可以用实验模拟这一现象。电源用干电池组,四个相同的灯泡并联,干路上再串接一个定值电阻。逐一闭合各灯泡的开关,模拟用电多时的情景;再逐一断开开关,模拟用电多时的情景。” “模拟”一词将问题从《交变电流》切到《恒定电流》。实验现象虽然与生活现象相同,但是有质的区别。“模拟”一词也体现了严谨的态度。我认为:这里是不能直接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来解释“说一说”中的现象的。
磨深度。在认识闭合电路的内、外电路的环节上,怎样讲才是最佳呢?直接把课本上的概念说给学生听?那不如让学生自己看书。提供一个电路图吧,让学生按图接好电路。为了避免学生在接线的过程中耽搁太多的时间,干脆先将一些元件连接好,学生只接部分电路,甚至可以考虑把所有线都接好,他们只需要闭合开关就好。然后,学生面对接好的电路认识内、外电路。这样就可以避免上课时间的消耗和学生问题的出现。这样真的好吗?不!这是一种机械的操作,这是对学生思想的禁锢!磨吧……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又能改变它的亮度,还能测量出流过它的电流的电路。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讲,这样的要求他们能做到。但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很可能有多种情况,比如:
天啊!如果真是这样就太妙了。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不管是哪种连接方式,闭合电路除电源之外所有部分都是外电路,不管多么复杂的一个电路都可以等效为这样:
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具有发散性。
磨语言。谁都知道,一堂优质课,语言必须精练,要做到并非易事。在讲述闭合电路电流的方向与电势升降关系时,起初,我是这样讲的:同学们,在外电路上,电流是什么方向呢?沿电流方向,电势如何变化呢?在电源中,电流的方向呢?电势又如何变化呢?这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得方式,看似不错,实则啰嗦至极。针对一个学生已经认知的简单问题,这样做无疑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其实只需要陈述一句“在外电路,由正极到负极,电势降低;在电源中,从负极到正极电势又是怎样升高的呢?”这一句话既陈述了学生已懂的知识点,又将问题过渡到这堂课的重难点问题上。在总结闭合电路电势升降特点时,抹掉那些繁琐的言语,只需用四个字便能概括—“两升两降”!
一堂优质课,靠的就是“磨”,磨出巧思,磨出精准,磨出深度,磨出精彩!
最后赋诗一首:
千磨万炼出永安,
积累如露滴滴攒。
不为名誉万人传,
“磨”之精义是所感。
钟表之下齿轮累,
红幕之后工员汗。
明里独我享殊荣,
誉不属我属永安。
奉节永安中学:黄迎新
2016/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