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有那么一群普通人》
又是骄阳似火的盛夏,又是如火如荼的暑期培训。今天站在这里演讲的我不禁想起去年暑期培训时辛薇老师创作的一首小诗《并不容易》。诗中这样写到:
虽然,
我不是燃烧的蜡烛,
我不是一人高的大树,
我不是未学先知的工程师,
我不是中心广场上圣贤的雕塑,
但是……这也并不容易。
就算,
我只是照本宣科的单放机,
我只是打勾画叉儿的红笔,
我只是宣传栏九月里新添的赞美诗,
我只是写在无数毕业照背面的,淡淡的痕迹,
但是……这也并不容易。
希望,
我能是夜路上的火炬,
我能是万马奔腾的进行曲,
我能是滋润春苗的细雨,
我能是学生书包里爱不释手的工具,
但是……这也并不容易。
其实,
我不过是某个孩子的母亲,
匆匆下班就为了沉沉的菜篮;
我不过是某个早起的雇员,
就着晨雾咽下最后一口早餐;
我不过是某个无名的小站,
习惯了太多的列车停了就走,永不回头;
我不过是某个只有一张面具的演员,
却总担心明天的戏又该如何上演;
但是……这也并不容易
的确,这首诗用它平淡的笔调,质朴的语言倾诉着这样一个事实:有那么一群人,头上没有显赫的头衔,兜里没有鼓鼓的钞票,外貌不出众,衣着不光鲜,走在人群中毫不起眼。他们只是某位老人的儿子或女儿。某个孩子的父亲或母亲。他们用“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无悔,用“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埋头苦干,只是让自己成为鲜花背后的绿叶,成功面前的掌声。
的确,有那么一群普通人,承担了所有的不容易,只为孩子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容易,更久远。你们有一个圣洁的名字——老师。
八年前我怀着紧张、激动的心情成为你们的一员,完成了由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八年中。我受过打击,有过彷徨,萌生过放弃的念头。而正是我身边这群最普通平凡的英雄用自己“润物细无声”的行动告诉我一个道理:
教育是一项促进生命,美化生命,升华生命的事业。而人的生命正是在教育的点化下,在文明的传承中,从蒙昧走向澄清,从无知走向觉醒,从混沌走向至真至善至美。
成长中的我也终于明白:一个合格的为人师者,应该是一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拥有一颗虔诚之心和执着之爱的人。因为我们是在用心灵塑造心灵,用人格铸造人格。
八年中,我听到、看到了太多太多你们谱写的动人诗篇,无论是地震中为保护学生而失去生命的年轻人张米亚老师,还是年长的谭千秋老师,他们都以一个最完美的姿态告别了依依不舍的讲台;无论是扎根大凉山悬崖18年,撑起“天梯学校”的李桂林、卢建芬夫妇,还是海南黎母山下数十年如一日背学生过河上学、放学的山村教师王文周、王升超老师,他们用自己的血肉脊梁为孩子撑起一条求学之路、一片明媚的蓝天。当这样的故事一次一次的刺激我们的泪腺,当感动的泪水填满了双眼,作为他们中的一员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或许我们永远没有机会面对大灾大难对于生命的考验,或许我们没有机会面对自然环境对于生活的挑战,我们的生活平淡、忙碌,但不艰险。或许我们永远成不了感动中国人物中的一员,成不了别人眼中的英雄模范,但我们的道德感、使命感、使命感会不断鞭策着每一位在平和环境下工作的教师:只要立于三尺讲台,就要诲人不倦。用语言来播种,用粉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收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的发丝已斑白,青春已不再,但是希望学生为我们写下这样一段留言:你学识渊博,你胸怀宽广,你善良慈爱,你耐心宽容;你是长者,你是益友,你是这个世界上关闭一扇门时为我打开的一扇窗。
八年后,我在同辈们的执着和坚毅中收获了职业幸福感,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如果把自己的职业优势置于他人的价值坐标中进行衡量,那幸福的感觉就只能如同短线的风筝离主人越来越远,而教师的职业优势正是精神世界充盈和丰实。
有苦也有乐的教学生活告诉我们,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奋勇前行。
太阳底下有那么一群普通人,孜孜以求、默默耕耘,因为我们深知人生在世,责任在肩,只有为他人、为社会尽职尽责才能堂堂正正立足于世,无愧于人生!
还记得小时候听过这样一个希腊神话:国王要将阿尔卑斯山上一束最美的桃花奖给贡献最大的人,伟大的诗人来了,杰出的画家来了,卓越的医生来了,在一片霞光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师也来了……这时国王深情地说:“没有您,也就没有伟大的诗人、杰出的画家、卓越的医生,您是真正文明的传播者,是真、善、美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