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艳桃李魂自芳 ----记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第一小学教师邝艳姬 在城乡结合部,她坚持开展艺术教育,启迪孩子的心灵,成绩十分卓著,她学生的作品远赴俄罗斯、日本等地交流,有35人获得国际级奖励。 邝艳姬老师是井岸一小的教导主任,小学高级美术教师(副高),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美术教育协会会员,珠海市人大代表,珠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斗门区青年美术书法协会理事,斗门区教育局美术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参加工作23年,坚持在城乡结合部小学工作21年,是一位能力强、素质高、师德好的青年教师,她为学校的发展和特色办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是一位好老师、好领导。 一、厚德善思,执着追求,彰显特色 邝老师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爷爷毕业于北京早期的童医学院,爸爸、妈妈、伯父、伯母都是教师,叔叔邝金鼻是有名的作家和漫画家。家族丰厚的文化积淀,使她具有厚德善思的修养,勤奋好学的品格。23年过去了,她凭着精湛的专业水平和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成为当地一个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广东省名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珠海市“十佳”教师,珠海市首届名教师……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用行动铺设了一段不平凡的教改之路,谱写了一曲创新育人之歌。校园成为她成长的乐园,奋斗的天地。在执着的追求中,她得到了许多心灵的感悟,更体验到了教师的价值,教育的欢乐,她以良好的师德修养,先进的教育理念,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更善于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主动投入学习……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一位多才多艺、经验丰富、非常有人格魅力的好教师。然而大家最欣赏的,还是她的谦虚和善、坦诚正直、勤奋好学的敬业精神。她对待工作严谨而执着,对待学生严格却不严厉,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力抓学校的教育工作,坚持原则,出以公心,及时协同校长和其他领导调配老师,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校的生存、发展”而不辍劳作。她在工作上的认真负责和锐意创新,堪为教职工的学习典范。2004和2009年教师节,珠海特区报和珠海电视台分别对邝老师的事迹作了专题报道。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她非但没有丝毫的骄傲,反而,潜存于思想深处的那份紧迫感、危机意识却不时撞击着她的思绪,这份焦灼、不安来自于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强烈感受,更来自于对教育教学的深刻反思。回想过去的教育教学实践,她思考的问题越来越深,特别是2003年被提拔为学校的中层领导后,思考的东西就越来越多。2003年正是新课程全面铺开之际,作为主抓学校教学教研和体艺工作的领导,她就开始思考学校的特色教育,坚定了“德美见长,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将艺术教育作为特色教育的突破口。她始终认为,素质教育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而艺术教育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此她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她以勤恳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虚心好学的态度,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好评和学校的信任。 |
二、勇挑重担,积极探索,成绩显著 在带领教师科研兴校的同时,坚持走艺术特色教育之路,一手抓教学质量,一手抓艺术教育。她身重垂范,带头进行美术创新教学。她善于根据美术课的特点,大胆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创新教学,用看、想、做、说、玩、创等教学手段,通过绕口令、猜谜语、读诗歌、唱歌曲、玩游戏、演戏剧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趣味横生,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审美,张扬个性,并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启发联想,鼓励独创精神,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感觉自由自在地创造自己的视觉语言,尽情享受艺术创造的欢乐,使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以及品尝艺术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创造活动中发现自我,锻炼自我,展示自我,为适应当今竞争时代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多少年来,她热衷和各种类型的孩子们“玩”在一起,而且“玩”得认真,“玩”得执着,用真诚的心去碰撞孩子们纯真稚嫩的心灵,并迸发出灿烂的火花,孩子们都爱上邝老师的美术课。作为学校主抓教学教研的领导,每天都有很多事务要处理,但她还是坚持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训练。每天上课之前和放学后,是邝老师与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的快乐时光。早上7:20,邝老师已经回到学校在美术室忙开了,下午放学后,也是美术室最热闹的时候。家长都乐意把孩子送来跟邝老师课前课后学画画。牺牲个人时间,可邝老师从来不计报酬,不收学生一分钱。在她的辅导下,很多学生参加各级的书画、摄影比赛而获奖:国际级35人,全国级79人,省级45人,市级255人,区级332人。美术作品奔向俄罗斯、日本、香港、北京。如2005年5月组织学生参加中日友好年小学生绘画比赛,一等奖3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2人,并被选送到日本交流展出;2006年6月组织学生参加由广东省教育学会举办的广东省中小学国画、书法比赛,特等奖1人,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2人,并被省选送到俄罗斯交流展出;2008年4月参加香港、广东省红十字会与省教厅举办的粤港两地小学生绘画比赛,全省在几千名选手中选送10名于5月3日至5日到香港进行绘画交流,她的学生有3名入选,一名获亚军,二名获优异奖;2010年6月辅导学生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比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她辅导学生获奖有两个特点:一是获奖的数量多,二是档次高,在社会上赢得良好的口碑。 在她的指导下,该校的文艺节目参加各级的比赛获奖无数,舞蹈节目多次走向北京:2006年7月,舞蹈《鼓娃》参加全国蒲公英青少年优秀艺术新人选拔活动荣获金奖,同年十月,被邀请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同一片蓝天,同一个希望”国庆文艺演出,2011年2月,再次被邀参加全国“科技与艺术”迎春晚会并获金奖,并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和综艺频道播出。 |
(1)观众评议,现场发放评价表,让学生来评价节目,给节目打分。
(2)让表演者写表演后的感受与体会。
(3)开展我最喜欢的节目评比。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全校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审美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精神面貌得到了质的改变,并且大大带动了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这是学生的收获,也是学校的收获。正如廖慈文同学在表演后所写的:“上台前,我有点紧张。但是,在唱歌的过程中,我渐渐地放松了,陶醉于音乐中。我得到了锻炼。”据统计, “小舞台”已经表演了400多个节目,1500多人次参与了演出。在过去,只有艺术队的同学才有机会登台表演,或者在“六一”儿童节才有机会表演。现在有了“小舞台”,让同学们有了展现才能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带来从书本里找不到的收获:(1)收获了自信。黎晓晴表演后感慨地写到:“在红领巾艺术小舞台的表演中,我秀出了自我,秀出了魅力,更加秀出了我的自信心,艺术的舞台是自信的舞台,我非常难忘,希望学校能继续开展这类活动。”(2)收获了快乐。全校学生由此而“动”了起来,每个学生都是快乐的,因为他们人人参与实践活动,进行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学生成了活动的主人,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其中。(3)收获了家长的支持。这是个小舞台,但在家长的眼里却是一个大舞台,很多家长在表演时间特意赶来捧场,唐曼韵家长看完表演后写到:“看到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在台上表演的每一个节目是那么的认真,那么自信,我被他们吸引,被他们感染,也为他们的成长感到自豪和骄傲。这种艺术活动的举办会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艺术特长的发挥,让每一个学生都把自己潜在的能力挖掘出来,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希望红领巾艺术小舞台越办越好,让孩子们更健康地成长。” (4)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当有些学生再次站在小舞台上时,其表演水平进步了。有些班级再次表演时,其组织工作也更加协调、流畅了。最明显是少先队大队部艺术小组的成员,开始阶段老师要花不少时间指导,现在从节目的审查到安排基本上可独当一面,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了培养。(5)“我要站在舞台上”。学艺的过程是艰苦的,需要的是持之以恒,到各培训机构学习器乐的学生也不少,但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曾产生动摇。创设“小舞台”展演后,对这些学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六(1)班的靳昭迎考取了钢琴十级后,练习的劲头大不如以前了,现在为了能上台表演,又继续练习起来。
在学校收获的背后,是邝老师艰辛的付出。学校要参加每项比赛,她都亲自检查督促,务求做到最好。参加每一场文艺演出,她都亲自精心设计演出服和制作道具,亲自带队、化妆,老师们都说,她是最没架子、最能干的领导。每天,学校的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她忙前忙后的身影。可她总是忙碌并快乐着。使学校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全面开花是她最大的心愿。向着这一目标,她无时无刻不在克服重重困难,在奋斗,在奉献。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学年以来,一小的教学成绩和各项竞赛成绩都更上一层楼,均居全区前列,多次以全区最高分获得斗门区教学质量一等奖,并获区教研工作先进单位,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珠海市教育局对 “小舞台”的特色办学举措充分肯定,并让该校在市特色教育展示会上向全市兄弟学校作介绍。邝老师用事实改变了一部分思想陈旧的领导、老师怕小舞台会影响上课,影响教学成绩的想法,现在,所有的教师都鼓励学生上台表演,特别是那些胆小的学生。教师们的支持,更是她努力工作、大胆改革的动力,她工作更卖劲了。
作为一名艺术老师,挑起拥有2000多名学生的省一级学校教导主任的重担,这里头需要多少的勇气?这里头饱含多少的付出?可她,用事实证明了一切,用成绩说明了一切。
三、服务教学,甘为人梯,无私奉献 邝老师的“大姐风范”在本镇、本区乃至本市艺术教育界都具有较高的声望。在斗门艺术教育界,她是属于老前辈,艺术教师们都亲切地称她“大姐”,这不但是因为她出道早,更是因为她对后辈的爱护和亲切教导。80年代末90年代初,斗门区的艺术教育还没有受到真正的重视,她孤军作战,自发无偿培养美术爱好者,很多高中、初中想考美术院校的学生慕名而来,她都乐意认真施教。90年代末期,每学年她都接受教育局的任务,认真组织和主持区的中小学美术评优课和学生书画作品展, 2003年新课改开始,她带领全区的美术教师认真探讨新课程改革,特别是2003年12月-2004年11月参加广东省骨干艺术教师培训后,经常为全区艺术教师上示范课,对新教师,经常是手把手地教,从来没有“同行如敌”的想法。2004年应斗门区教师进修学校的邀请,对斗门和金湾两区的美术教师进行《美术新课程》培训,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同行,深受同行的拥戴。2007年5月和2009年3至6月,分别承担了珠海市《教育技术》和斗门区美术教师全员培训的授课任务。多次配合区、镇主持和组织大型的教研活动和文艺演出活动。 “学生—学校”“学习—工作”是她整个生活的主旋律,她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献身教育23载,一片丹心扑在工作上,无私奉献,执着追求,像一匹不断加鞭的快马,在教育这片热土上一骑绝尘。 “催艳桃李魂自芳”,她用执着写就绚丽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