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我评价的特征和策略
来源:
阅读:
2049
时间:
2006-03-01 14:00:00 1次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同教师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有很大关系,学校应形成良好的教师自我评价机制,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教师评价的核心——自我评价
由于教师角色的多样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教师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评价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任何单一性的评价主体想要对教师作出全面而科学的评价是极其困难的。为了全面客观地进行教师评价,一般都采用多途径、多主体来评价教师。较为常见的教师评价主体形式有: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自我评价同其他四项“他评”不同,是一种教师通过认识自己、分析自我,从而达到自我提高促进素质提高的内在机制,也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机制。它对于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至少表现在:(1)强调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是培养教师本身自我意识的最佳途径之一。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达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2)自我评价在培养教师创新精神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性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任务;(3)自我评价作为教师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自身观念更新的重要途径;(4)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对于教师的发展来说,是教师专业提高的根本动力;(5)其他评价形式,都需要经过教师自我评价的机制,通过教师的认同、内化,最终才能起到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作用。
教师的自我评价贯穿于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始终,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也离不开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教师评价的核心。
2.有效开展教师评价的策略
(1)进行自我评价教育,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帮助教师通过自我评价的内化,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还应认识社会进步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自主学习的要求等;(2)研制可操作的教师白评指标体系。这是自评的依据。应将自评指标集中在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上,注重体现改进教学的评价目的和培养教师创新精神的导向作用;(3)注重教师的自评结果。学校管理者应在自评基础上,积极帮助教师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使教师自评真正起到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和改进教育的作用。
提高教师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能够有力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而教师自身评价能力的提高也会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