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德育的根源在哪里
阅读: 1794 时间: 2008-07-13 16:39:00 1
  通过这几星期学校德育实践,深入反思,其实抓好德育工作的关键不是我们没有想到,只是想到了我们却没有做到位! 
    那么为什么我们想到了,却做不到位呢? 
    是客观因素的限制吗?一直以来我们学校总是在埋怨生源的问题、家长的问题、社会的问题……认为是这些客观问题阻碍了我们德育工作的开展。然而当我们走出看看,不管洋思中学、还是杭州十三中学,他们无一不是面临与我们相似的客观因素,可是他们的德育工作为什么就能上去了呢? 
    很多时候,我们总喜欢将眼睛盯在别人身上,却很少来审视自己。其实很多问题往往是出在自身的主观上: 
    第一、校长对德育缺少“重视”。从目前初中看,升重高的人数决定学校生存或发展。因此,学校的一切工作围绕教学为目标。一些德育的工作没有经费,没有老师们热情的支持,对老师们所做德育情况无法考核。德育效果也不马上见效。相反,教学就不同,她有一套考核方法,老师们也十分重视。校长也比较支持。只要学生成绩好,老师、家长和上级领导们都高兴。不关心学生们思想变化,身心健康的发展。 
    第二,在行动上我们缺乏“务实、持之以恒”的作风。在管理上,应该说我们很多学校是动了脑筋,也想了好多办法,采取了很多措施。而且应该说很多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在落实中我们缺乏“务实、持之以恒”的作风,存在虎头蛇尾现象,同时又总是希望一项措施一实施,效果马上就显现出来,急于求成。如果暂时效果不明显,当各种风言风语出来,自己也就很快泄气了。学生行规的养成、人格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德育工作要想在短期内出效果是不现实的。 
    第三、在学习上我们缺乏“谦虚好学”的精神。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在表面上是称赞别人,但实质上从内心来讲我们根本是没有放下架子,总认为别人也不过如此,也没有什么新的内容。正是这种“不谦虚”的思想,使得我们仍旧停留在原地,不肯真正去学别人的长处。其实德育工作很多做法是相通的,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别人或其它学校的一些成功做法,使自己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第四、在工作上我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做任何事,想轻轻松松就能成功,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德育工作,更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果希望通过几次活动、一些评比就能轻松解决问题,那么德育工作真的是太简单了。 
    第五、在思想上我们缺乏“抓好德育”的坚定信心。一直以来我们已习惯将德育工作看成是“嘴巴上重要,行动上是次要”的工作,同时认为抓好德育与自己没有关系,是学校的事。于是大家对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只停留在“学校平平安安,学生不要出大的问题”上,根本没有树立“抓好德育”的雄心壮志。 
    我想正是由于上述的这些主观因素的消极影响,才导致我们在德育工作中想到了却没有做到,才导致我们做了却做不到位,才导致我们的德育工作如此艰难,效果如此低下。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