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要)
来源:
作者:
阅读:
5038
时间:
2007-07-15 16:37:00 1次
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是关系到课程的实施进程与目标的实现问题。没有良好的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好的课程和教学改革方案也不能有效地实施。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种活动型课程,这就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现实中的许多课程资源往往既包含着课程的要素来源,也包含着课程实施的条件,比如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互联网络、人力和环境等课程资源就是如此。
课程与课程资源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有课程就一定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但是它们毕竟还不是一回事,课程资源的外延范围远远大于课程本身的外延范围,它只有在经过相应的加工并付诸实施时才能真正进入课程。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也就是课程资源的适切程度。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
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许多老师在实施这套教材的过程中有许多的困惑和苦衷:
1.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开放性、实践性,教材里很多主题活动是要带领学生在教室外进行的,现在课程改革不够完善,条件限制,课只能在教室里上。
2.有的活动,学校的少先队等教育活动都安排了,在品德与生活课上就还有必要上吗?
3.要开展活动,我还要联系家长、其他教师,太麻烦了。
4.教材上的那些主题,我都讲了,至于学生能否形成行为习惯、获得知识技能、树立道德品质,是否改进了他的生活,我就不知道了。
5.和教材配套的音像资料少,怎么上课?
6.教师本身的知识不足,教材里的一些探究的活动,我也不怎么知道,怎么办?
所以我们在这里要研究和反思一下,我们在课程实施的过程当中,如何有效地利用我们周围的课程资源。
为实践课程目标,有哪些课程资源可以开发和利用。从实践的层面上进行总结,需要而且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就是人,包括学生、家长和教师等不同职业的人。首先,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各种生活事件,开发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从而提炼成为活动,让儿童参与到里面去。这就是对学生学习和生活实践的关注。其次,老师的知识经验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老师应该以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这些资源和优势,开发成为课程资源。最后,家长和一些其他职业人士的职业背景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
除了人的因素以外,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还有物质设施、文化教育机构和各种材料。中国现有的条件其差异是比较大的,各地的、人文的、自然的景观和服务设施都有着各自的利用价值。
那么我们怎样去做呢?
一、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
第一,充分合理使用教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反映儿童的发展特点、兴趣、需要;也反映现代科技、社会的发展,体现四方面的特点,即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创造性的教学留有余地。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去生成主题。
第二,发挥教师和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作用。当老师和学生的经验、智慧、感受、困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课程资源书本的知识一道进入课程时,才会真实地感受到教学过程就是他的人生过程,是他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都有重要的意义。一个方面就是可以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建构者。比如说现在课程资源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活动要让学生感受真实。我们要真的让儿童去参与活动,改善自己的生活,这样使儿童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第三,要积极改善教学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教学方式的改变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教学方式的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不同课程资源对学生的价值是通过教学来实现的。另一方面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水平也制约着教学方式。课程资源的利用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方式以及活动的开展。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应该着眼于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这里要树立转化的思想。很多活动如果集体带出去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化整为零。
第四,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反馈、评价,让学生互为资源,分享经验和成果。学生在活动中会生成很多有价值的资源,及时反馈、评价,同时就会互为资源。刚才谈到的怎样收集春天的信息其实也是互相交流的过程。
第五,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一点也反映现代交流合作的课程观。老师要教给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的机会。
第六,充分开发利用校内资源。一个是结合学校的活动,利用学校的物质环境;结合但不能取代。品德与生活课,老师可以做什么,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运用恰当的活动来实现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目标。再一个,在品德与生活课上如何活动的有个性,有创意,这个价值是不能被学校的活动所替代的。
第七,利用其他课程为我们服务。老师还要了解其他课程怎样能够为我们服务,如学生学得测量,统计等,学习的语文等也能够为我们品德与生活课提供经验。
二、注意利用校外资源
第一,就是和家长等人员的沟通和合作。有些活动在学校不好开展,如中秋节,有的老师给家长写了一封信,在信中给家长介绍了中秋节,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过中秋节,并且给家长致以中秋节的问候,然后让学生回来交流,让孩子获得直接经验。
第二,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把课本的学习和时事结合在一起,也和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结合在一起,符合儿童全面发展知识的理念。
第三,网络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要让网络媒体替代儿童的经验,我们需要的是教师的素养,但也需要硬件支撑,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利用没体支持要注意针对性和适应性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教师要能够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掌握更多的资源。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和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要根据各地各学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适应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