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 | “双减”工作抓好校内是关键
来源: 海淀区教委 作者: 王方
阅读: 827 时间: 2021-09-07 06:41:26 0
编者按

2021年7月3日下午,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教育文摘周报社承办、中关村第一小学协办的首届全国教育科普论坛成功举办。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以及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副部长廖红等与会领导对我院举办教育科普论坛、推进教育科学普及工作予以高度肯定。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副主席、中科院院士袁亚湘,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等与会专家围绕“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作业”论坛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并就作业问题达成一些初步共识。论坛采取线下会议与线上直播结合方式,来自北京、江苏、重庆、山西、河北等省市的高校和中小学教师、教科研人员、家长等200余人出席了现场会议;线上直播、微信公众号等关注度达9万余人次。论坛得到教育战线和广大家长的积极响应,取得明显正面成效。本周起,我们将会上领导和专家的精彩讲话、报告的视频和文字同步推送,以期对全国推进落实“双减”政策有所助益。

王方

海淀区教委主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家长、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首届全国教育科普论坛”在海淀区中关村一小举行。首先我代表海淀教工委、教委对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地祝贺!对与会领导、专家、老师、家长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教育文摘周报社承办、中关村一小协办的“首届全国教育科普论坛”,旨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促进教育科学普及,全面提升科学育人水平,建设良好教育生态,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海淀区既是科技创新区,也是教育文化大区,现有201所幼儿园、169所普通中小学、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工读教育学校和1所职业高中。2020年中小学和幼儿园在校生达36.2万人,约占全市五分之一;教职员工3.8万人,其中正高级教师43人、特级教师212人,占全市四分之一。基础教育办学规模位居全市首位。是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学实验区”。入选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


本届论坛围绕“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作业”为主题,作业与身心健康、学业成绩、能力培养、个性化发展与课外辅导等话题开展对话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也是“双减”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作业管理”也是教育部近期相继出台的“五项管理”文件内容之一。


海淀区把“五项管理”作为落实“双减”工作的小切口、大改革,以小见方向、以小见责任、以小见情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海淀区成立了工作专班,围绕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同志分别到北京市育英学校和中关村中学调研的指示精神,坚持丰富校内供给和规范校外培训两端发力,推动“双减”工作落实、落细。


“双减”工作抓好校内是关键,海淀区重点从三个方面形成海淀工作举措。一是,发挥教研优势推动课堂提质增效,出台了区级提高课堂质量工作方案;二是,整合优质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区级《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成为工作指南;三是,运用研究成果优化作业管理,出台了《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指导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创新作业类型和方式,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和指导能力。同时,为学校提供《海淀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设计模板(2021 版)》,强化作业管理的操作性,切实提高学校作业管理水平。

  

今天,参加首届全国教育科普论坛主旨演讲的领导、专家将就如何让孩子们爱上作业,作业中的道理,作业的价值与意义等方面表达观点,阐明道理、达成共识。感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首届全国教育科普论坛”为各位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相信通过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将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与实践,切实做好作业管理等方面,激发出思路、交流出经验、转化出成果,为深化教育“减负增效”,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教育科学普及,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最后,预祝此次论坛圆满成功!


(本文为海淀区教委主任王方在首届全国教育科普论坛上的致辞)
点赞是一种美德
0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