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规律】
一、参考系
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二、质点
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理想化模型。
三、时刻和时间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对应的是位置、瞬时速度、动能和动量等状态量。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功和冲量等过程量。
四、路程和位移
1.路程指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它是标量。
2.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它是矢量。
五、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是矢量,其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
2.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其方向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
六、加速度
1.定义: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定义式:a=,单位:m/s2。
2.方向:与Δv的方向一致,由F合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是矢量。
【重要考点归纳总结】
理解质点、参考系和位移抓住“三点”
(1)质点的模型化:建立模型。一是要明确题目中需要研究的问题;二是看所研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是否可忽略不计。
(2)参考系的“两性”
①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
②同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3)位移的矢量性:一是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二是位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考点2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1.区别与联系
(1)区别:平均速度是过程量,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状态量,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
(2)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
2.方法和技巧
(1)判断是否为瞬时速度,关键是看该速度是否对应“位置”或“时刻”。
(2)求平均速度要找准“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需的“时间”。
(3)=
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
(v0+v)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4)正确区分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平均速度对应一段位移,平均速率对应一段路程;平均速率并非平均速度的大小。
考点3 加速度的理解及计算
(1)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对比
(2)两个公式的说明
a=是加速度的定义式,加速度的决定式是a=
,即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F和物体的质量m共同决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决定。
【思想方法与技巧】
物理思想——用极限法求瞬时物理量
1.极限法:如果把一个复杂的物理全过程分解成几个小过程,且这些小过程的变化是单一的.那么,选取全过程的两个端点及中间的极限来进行分析,其结果必然包含了所要讨论的物理过程,从而能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这就是极限思想方法.
极限法只能用于在选定区间内所研究的物理量连续、单调变化(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小)的情况.
2.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1)公式v=中当Δt→0时v是瞬时速度.
(2)公式a=中当Δt→0时a是瞬时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