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心理学
阅读: 2661 时间: 2007-02-12 08:42:00 1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产生于20世纪初期,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等人。他们认为,心理学应该探索行为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就可据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维持社会秩序。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1.把心理、意识归结为行为。华生把心理、意识都归结为行为而没有留下任何精神的因素。他一方面把有机体应付环境的一切活动统称为行为,把作为行为的最基本成份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称之为反应。另一方面把引发有机体活动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统称为刺激,并认为刺激必然是属于物理性或化学性的变化。尽管引发人的行为的原因可以是高度复杂的,但无论怎样复杂,最后也要通过物理性或化学性的物质变化作为刺激才能起作用,才能为有机体所接受。至于作为反应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当然也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样,全部行为,包括身体活动和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是由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另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已。华生认为这样就可以把心理学纳入整个自然科学体系中去,把精神现象还原为物质现象,取消了心理现象不同于其他的自然现象的独特性。认为“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为刺激和反应”。而最基本的刺激、反应连结叫反射。不管是多么复杂的行为总不外乎是一套反射而已。因此,他宣称“行为主义者是严格的决定论者”。

  2.反对内省法,提倡条件反射的研究方法。反对内省法,是他在研究对象上否认意识的必然结果,他说:“内省陈述的真假无法确定,因为一个人除了能对自己做内省观察外,决不能对任何别人进行内省观察。”因此,他宣称:“行为主义者满足于观察开初的客体(刺激)和终末的客体(反应)。”他认为重要的是看可给予的刺激是什么样的,再看该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是怎么样的,或者该刺激使已在进行的反应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观察结果可以由不同的观察者同时进行而互相验证,它符合一切自然科学所要求的真实性标准。华生采用条件反射作为基本的研究方法,把原来内省法只能由自我一个人来观察的事实,转化为“有目共睹”的事实。这就在内隐反应与外显反应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使原来只能引起内隐反应的刺激也引起外显反应,然后通过外显反应来间接观察内隐反应。

  3.坚持环境决定论。否认行为的遗传也是华生的基本观点之一。他认为行为前后都可还原为由刺激引起的反应,而刺激不可能来自于遗传,既然如此,那行为当然就不可能来自遗传了。再者,行为主义以控制行为为研究目的,遗传是不能控制的,所以遗传的作用愈小,控制的可能性就愈大。他认为较复杂的行为的形成,来自于学习,尤其是早期训练。而学习的决定因素是外部刺激,外部刺激是可以控制的,控制的最基本途径是条件反射法。这样,不论多么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条件反射这一机制建立起来。对于形成新行为的这一看法,最适合行为主义预测和控制行为的要求,因此华生非常重视学习问题,提出了教育万能和环境决定论。

  华生的行为主义是对传统心理学的反抗,他提倡行为主义,否定意识,贬低脑神经的地位,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给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带来困难。但他以行为为心理学的对象,消除了心理学的主观性而取得自然科学共同的客观性,心理学与自然科学在对象和方法上便有了共同的语言。客观行为的观察取代了主观意识的内省,而凭借比感觉远为灵敏的外部感受器为研究工具,因此获得了较为可靠的结果,有利于心理学的发展,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上一篇: 格式塔心理学
下一篇: 没有了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