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做事 善做事 肯做事
阅读: 2962 时间: 2008-09-09 06:39:00 1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就是要根据机关工作性质,围绕职能的履行而开展的一系列以提高工作人员知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责任心和责任感,提高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目标的建设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和活动,克服“浮、虚、散、惰、拖、推”等不良现象,不断提高办事效率。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办事效率?我认为当前党员干部应努力做到会做事、善做事和肯做事。

  第一,会做事,这是个能力问题。有没有能力,这取决于每个人的素质。如何具备会做事的能力,应做到:

  首先重学习。学习是一个政党生命力、创造力的源泉,也是一个干部提高能力、增强素质的一项基本功。每一个人,重视不重视学习,其品位、修养、素质、能力是完全不一样的。干部加强学习需把握三个环节:(1)学什么?主要是学理论,即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这是提高自己世界观的能力。还有学历史,即学党的历史、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等;学习当代经济、科技、文化等知识;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2)怎么学?一是静,忙中求静;二是挤,忙中偷闲;三是用,学以致用。(3)达到什么目的?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成,通过学习,使干部达到三个明显提高:在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水平和能力上有明显提高;在组织协调和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上有明显提高;在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水平和能力上有明显提高。

  其次重实践。实践既是提高干部做事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做事好坏的唯一标准。做事能力不是天生就具有的,需要后天实践获得。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做事能力,也才能不断把实事做好、好事做实。列宁说过:“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有知识的人不实践,就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朱熹在论及“知”与“行”时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低头做事固然重要,躬身实践则更为重要。我们要立志做大事,努力办实事,在实干中不断增长才干。

  再次重积累。俗语说: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做事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有一个积累和积淀的过程,有赖于知识的积累、资料的收集、经验的总结和教训的吸取。注重积累,一要持之以恒。保持经常性的积累,需要较强的毅力,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二要总结归纳。如果把积累比作收购各种杂货的话,那么,总结归纳就是对杂货不断地进行盘点归类,或存放,或舍弃,或加工,或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工作阅历、社会阅历和生活阅历。

  第二,善做事,这是个方法问题。方法不对头,做事肯定做不好。即使做成了事,付出的成本也是昂贵的。要具备善做事的方法,应做到:

  首先善思考。思考是行动的推进器,是做事成功的动力。思考为成功扬帆,成功伴思考而来。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古人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做事赢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积极地思考,持续地思考,科学地思考。当然,“思考是世界上最艰苦的工作”,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把书本知识、别人的间接经验和自己的工作实践不断进行融合,通过比较和反复,思考和总结,才能使思维和决策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遇到重要问题、全局和战略问题先要集思广益,启发大家一起思考;然后集中时间独立思考,甚至花时间“闭门思考”,一般问题记在本子上,随时随地思考,想周全了再表态、做决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事半功倍、精益求精。

  其次善变通。万事万物时时在变,处处在变,每个人不能不面对变化,不能不选择变化,不能不正确地处理变化。学会变通、善于变通、精于变通,能够随着时势、事态的变化而从容应变,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建功立业必须具备的本领。作为一种能力,一种应付突发性情况,随时变化的能力,随机应变,随时变通是工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之一。做事时不能认清客观形势的变化,不能跟着客观形势变化而变通的人,最终将一无所成。善于变通,并不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随着情况、形势的变化把握时机,随时随地以变化的心态看社会和人事,做到审时度势,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不死守常规,不呆板处事,使自己永远掌握工作主动权。

  再次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更是一切工作事业取得发展的关键。做事缺乏创新,最多只能把一件事做对,而不能把一件事做好,就称不上善于做事。创新要求我们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形成勇于竞争、宽容失败的氛围。要想做事取得成功,就必须见人之所未见,行人之所未行。知不出众知,不算高明;行不出众行,不算本事。干一切工作,就要努力创新,不断开拓,围绕品牌,勇创特色,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同时,创新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离开了客观实际谈创新就是一张“空头支票”,切莫滥提不合实际的“新思想、新口号”;必须处理好与继承的关系,创新的目的是要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而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标新立异。

  第三,肯做事,这是个态度问题。要具备肯做事的态度,应做到:

  首先要讲责任。有人问歌德:“责任是什么?”歌德说:“把你面前的日常事情完成好就是你的责任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就意味着人生的一份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所担负的责任充满责任感。这里讲一个保姆奋不顾身救孩子的故事:一天,保姆带着6岁的男孩程程到公园放风筝。一眨眼,身边没了男孩。她慌乱起来。忽然,她听到有人喊:有个孩子掉进湖里了……她奔向湖边,看到层层荡漾的涟漪,纵身跳入水中,抓住那个孩子,拖出水面,拼命地往上蹿。幸好,渡船赶来了。许是过度的惊吓,许是耗尽了体力,她昏厥过去。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把她惊醒,她看到一位母亲抱起了那个湿淋淋的生命。她惊呆了,被救的那个孩子不是程程,原来程程就在旁边。闻讯的记者赶来了,让她谈谈救人的感受。被救孩子的母亲更是感激涕零。她慌了,忙说:“不是这样的,如果知道是你的儿子,我是不会跳下去的。水那么凉,我还不会水。我以为是程程……”记者又问:“那么是母爱让你奋不顾身,以至忘了自己不会游泳?”她说:“不,不是,是责任。我只是个保姆。如果小孩出了事,我会愧疚一辈子。我要对得起孩子的家长。”可见,人的价值和能力正是在对责任的承担中才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发挥。同样,有没有责任意识、敢不敢负责任、能不能负责任,也是衡量党员干部做事态度、做事方法、做事作风和做事成效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强化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对人民负责和对事业负责的责任心。

  其次讲自觉。履行责任的最佳形式就是悄然无声地去做,不要让任何人发现,以一种奉献和高尚的精神来做自己的工作,来履行自己的职责。自觉就是别人不需要告诉你该怎么做就能出色地完成任务。闻一多说过:“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不一定说。”在工作中,只有具备自觉性、主动性的人,才能做到别人不愿做的事他愿意去做,别人不想做的事他愿意去做,也才能感到工作的充实和乐趣。我们在做事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自己放到该事的主体位置、主导位置上,明确动机,端正态度,达到成事目标。而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自觉必须体现在“用心”两个字上。不要看“用心”两个字很简单,请你将“用”和“心”二字分开来读一下,并将重音放在“心”上,就会更真切地感受“用心”二字的妙意。用“心”做事,在于关心,在于发现,在于思考,在于创意,在于唯美,在于超越,在于情感的融入,尤其在于一个爱字。对工作不爱,你不会用心去做,更不会自觉去做。肯做事就成为一句空话。

  再次讲落实。这是干工作做事情的归宿点和落脚点。有句话说的好:“100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光心想、光会说,都是虚的。事在人为,贵在落实。只有落实,美好蓝图才能化为现实。不抓落实,再好的发展思路,只是纸上谈兵,再实的惠民措施也会变成“空中楼阁”。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持出实招、重实干、务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有始无终、虎头蛇尾。要发扬“白藕”扎根的精神,抓就一定抓实,落就一定落地,决不能像“浮萍”那样水上漂。只有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综上所述,只要提高做事能力,掌握做事方法,端正做事态度,就能干好事、做成事,不断提高办事效率。(作者系市直机关党工委书记)(张建乔)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