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中学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办法
阅读: 3627 时间: 2005-01-06 15:00:00 1
    学校后勤社会化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的客观要求。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有利于学校中心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和办学质量与效益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学校后勤社会化把学校承担的社会职能还给社会,有利于学校党政领导集中精力抓教育。学校后勤社会化有利于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从而为学校办学质量与效益的提高创造条件。

   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学校内部管理整体改革的组成部分。后勤借助社会、推向社会是学校后勤改革的一个方向,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趋势,且势在必行。

一、学校后勤社会化的基础

    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就明确提出:“学校后勤工作要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

    在计划经济时期,从来都是学校养后勤,后勤为学校服务,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从吃、喝、住、行到生老病死,无所不管,无所不包。由此,从事后勤管理和工作的人员在有的单位甚至超过上讲台的教学人员,这不仅使学校背上了沉重的人员包袱,而且大大分散学校领导和教师教书育人的精力,学校全包后勤,的确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我校很早就意识到后勤改革问题,并针对学校的实际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如食堂,保安,环境卫生打扫等等,这一切都得到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学校进一步深化改革,较大面积实现后勤社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后勤社会化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1、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原则;

    2、服务第一的原则;

    3、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

    4、事企分开的原则

    5、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

三、在管理上应建立四种有效机制:

  1、是明确的责任机制;

  2、是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

  3、是优质优酬的分配机制;

  4、是建立民主化的监督机制。

四、目标与要求

  1、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是:规范分离、科学管理、增强活力、提高效益、自主发展、确保服务。

  2、学校后勤社会发展要求是:逐步实现转变从事业型的养人办后勤转变为企业型的用人办后勤;从封闭型的自我垄断服务转变成开放型的多家竞争服务;从内向型的粗放式经营转变成外向型的社会化经营。

五、对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设想

  我们把学校后勤服务工作定为9个部门,即:食堂 、保安、保洁、维修、采购、养护、财务、文印、保管等。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裁减后勤人员,减少后勤开支,将上述前6个岗位首先从学校行政管理中分离出来,由行政管理改为企业管理。我们考虑到改革的有序性、稳妥性和有效性,采取降低难度,分步到位,逐步推进的改革方案。为了做好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学校领导先领悟,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步骤,加强影响,使改革的客体和主体都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我们提出,从2003-2005年,利用3年时间,实现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实现学校教育与后勤保障合同关系,建立后勤管理与学校的责、权、利关系,彻底改变学校后勤服务无成本核算的局面。

  1、成立维修服务中心

  维修服务中心:以服务为主,保证教学需要。将水、电、木、基建维修等组成一体,统一管理。维修分块到人,管理目标明确,责任挂钩。维修服务中心对家属区实行有偿服务收取成本费,其他经济实体(如其它服务中心、承包单位、班级等)进行维修时,收取成本费和工时费。同时对近两年维修费用测算及学校发展趋势,向学校整体承包维修费。

  2、成立物业管理中心:负责校区的卫生清扫、楼栋管理、绿化、美化和净化的三化维护、安全保卫等工作。根据目前费用开支情况向学校承包。

  3、成立饮食服务中心

  食堂采取招标制,由社会上信誉好、实力强的餐饮个体承包,双方签订合同,中心只负责监管、协调。

  将小卖部整体承包,中心只负责监管、协调。承包费用根据近年经营情况确定。承包人必须要在学校可控范围内。

  以上的各个中心作为学校后勤社会化的个体,必须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的进行。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