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应增强数学的意识
作者: 向明栋
阅读: 2494 时间: 2004-11-23 23:48:00 1
 


【关键字】教改探索 数学

跨世纪的我国基础教育最紧迫的任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然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小学数学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师更应增强数学的意识。

一、数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增强全体意识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小学数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增强教师的全体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呢?唯一的办法是因材施教。具体表现在实施分层教学。

1分层要求

按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识实际,分层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但是分层必须以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为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降低教学难度,并尽量给他们提供辅助性学习,使之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学习好的学生要提供开放的学习机会,使之并适当超过学习要求。

2分层提问

教师的提问要能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都能回答问题,切忌以点带面,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他们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至必要的暗示和提示。

3分层练习

练习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基本性练习,全体学生都能完成;略带变化的练习,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提高性练习,学习好的学生争取完成。

4分层辅导

对优生要增加一些内容,指定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对中等生要提倡勤奋,培养其竞争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差生要增强信心,订计划指导学法。此外还应做好分层考查、分层评价工作。

二、教师要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主体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他们推到主动学习的第一线,诱发他们的内在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肆意剥夺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因此,进一步增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的意识,是素质教育对教师刻不容缓的要求。

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活动时间上,要留给学生尽可能多读书、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落实学生在主体地位只能是一句空话;二是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要自始自终围绕着让学生能参与,多为学生提供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周玉仁指出:凡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三是在活动评价上,要让学生在评价他人和自己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只要学生能发现并自我评价的,可同桌或小组讨论,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以扬长补短、相互学习。

重视操作实验对学生认识的重要作用,增强实践意识。

我们知道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主体和客体相连接的纽带,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生,主体也只有在亲自参加实践活动过程中才能接触事物,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让他们想实践。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教给他们实践的方法,使他们一回生二回熟,知道怎样去观察,怎样去收集数据,怎样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