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材——张掖二中办学理念解读
阅读: 1490 时间: 2009-12-29 23:20:00 1

  一、学校必需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
  1、名校都有成熟的办学理念。
  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①。这就意味着管理者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办学的灵魂,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基础。
如:四川棠湖中学——以人为本,为师生的发展创设和谐环境,帮助每位师生走向成功;重庆七中¬¬¬——为未来育人,育未来人;重庆一中¬¬¬——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洋思中学¬¬¬——使每一个学生合格;汤阴一中——让100%的学生都进步;民乐一中——每个学生都有希望。
  我校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材”,与上述名校的办学理念异曲同工。
  2、办学理念确定的要求
  办学理念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依据。
  办学理念具有现实性:必须立足于对学校办学历史的继承和学校所在区域教育事业的现有基础。
  办学理念具有前瞻性:必须把握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办学理念具有科学性:必须遵从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生命发展的基本规律。
  办学理念具有实践性:必须确保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张掖二中先后提出过一些办学理念,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学生步入社会负责;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都比较片面,缺乏科学性、实践性,因而没有成为大家的共识,没有真正成为指导行动的观念。
  据此,我们张掖二中现在提出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材”,具有现实性、前瞻性、科学性、实践性,
理念不仅仅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行动,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依据。而对于我们张掖二中来说,拥有了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犹如站在教育的制高点,想问题、做事情可以有更多的深思熟虑、高瞻远瞩。科学的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以使学校教育事业事半功倍,必然会带来学校教育品牌质量的腾飞。
  3、理念确立的现实基础
  (1)继承学校历史传统的选择。我校有五十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体育、艺术、外语曾在不同时期确定为学校的办学特色。艺术教育曾经享誉张掖,体育教育在一个很长时期作为二中的特色,曾获得“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称号。
  (2)学校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调整为独立高中八年以来,高考录取人数不断攀升,从1999年的200多人,发展到2005年的1460多人,高考升学率已经超过85%。
  (3)学校的办学思想日臻完善。学生的培养目标——努力提高
学生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教工座右铭——爱是教育的基础的提出;教研工作“八个一”工程的思路;学校艺术团的组建;2006年高一招生恢复招收体音美特长生;激励教育思想,教职工“十佳”建设工程,学生 “十佳、百优、千星”评选。
  (4)二十一世纪对基础教育的新要求。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的人才现状令人堪忧国家人事部提供的资料表明,我国现阶段人才队伍存在着“九多九少”( 传统产业人才多,高新技术领域人才少;继承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单功能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中级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低学历人才多、高学历人才少: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多、企业人才少:大中城市人才多、老少边穷地区人才少;第二产业人才多、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人才少;熟悉计划经济的人才多、熟悉知识经济的人才少。)的结构性矛盾。一般来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约是按高、中、低的结构梯次安排的,从来就没有单一需求的状况。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教育必须担负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人格素质、开放型和研究型素质、具有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的人才的历史使命。
  二、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发展目标
  1、办学理念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依据
  “十一五”期间,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服从于“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材”的理念。使之成为二中全体教职工、全体学生共同的行动。21世纪,我们的基础教育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人人都能成材。人人都有成材的权利,人人也都有成材的可能。学校要为每个学生编织成材的梦想,要为每个学生的明天积蓄成材的力量,要为每个学生开辟多条成材的道路,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
  2、学校要树立新的人才观
  (1)教育就是服务,社会有多少需求,我们就要有多少服务。三百六十行,行行需人才。我们就是要创特色教育,育特色人才,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空间,使学生特长与学校特色共同发展,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在家长的心目中,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我们的老师也应该把自己的每位学生都看成是最棒的。对学校来说,三四千人多一个少一个关系不大,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孩子只有一个。学校“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材”,就是为每一个学生负责,为每一个家庭负责,为全社会负责。
  (3)相信“人人都能成材”。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各有别,因材施教,人人成材。人有七种智能。第一,音乐智能;第二,身体运动智能;第三,数学逻辑智能;第四,语言智能;第五,空间智能;第六,人际关系智能;第七,自我认识智能。什么是人才?一定环境里的人的长处被发现、发展、发挥了,这个人就是人才。人才是分层次的,层次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能工巧匠也是人才。文化课学的好,能考上大学的是才,一门课学的好,或文章写得好,或口才好、或组织能力强是才,体音美有特长也是才,思想品德好更是才。③
  3、把“爱是教育的基础”的座右铭落在实处
  (1)教育要“尊重主体 面向全体”。“有教无类”是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就是要做到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热爱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这是洋思中学的教育思想,这些思想与马卡连柯的教育理念一致。“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是马卡连柯教育理论的本质,也是其最主要的教育原则。
  (2)对学生要“多欣赏、多鼓励、多赞扬” 。我们每位老师要善于发现并启发学生的优点。马卡连柯指出:奖励是激励学生进一步努力的办法,也是使他们相信自己本身力量的一种办法。学校推行激励教育,是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多成材的重要措施。
  (3)让“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成为二中教师的共识和教学行为准则,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秉承人性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把人的发展目标放在首位,把人文关怀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同时以开放自主、尊重个性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和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学生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让进入二中的学生“能飞的飞,能跑的跑,不能跑的推上一把”,让每一个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得到更好发展。正是本着这一精神,以人为本,关注、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尊重个性自由与关注人的发展和谐的结合起来,人人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人人都有追求目标的动力和活力。
  三、学校的办学理念实施的途径和措施
  1、加大教学管理改革力度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针对中国教育的时弊,曾语重心长地指出:中国的教育基本是教师教、学生记的模式。这种程式如果不改变,再过30年也很难获得诺贝尔奖。因此,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上要加大了改革力度,选用教材要更科学,设置课程要更合理,教学手段要更先进,组织形式要更灵活,课堂教学要更民主,自学时间要更充裕,探索空间要更广阔。
  (1)课程设置上,在开足国家规定课程的同时,实现课程设置的多元化。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实践课程、潜在课程(隐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等并行发展;用各居特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通过研究性学习课,让学生大胆质疑、探究未知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      
  (2)课堂教学上要从“以教师为本”转变到以“学生为本”。
  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实现课堂教学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优化组合,力求将用概括性语言表述的目标转化为可操作性的目标。
  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四个转变:教师由“演”到“导”,由“灌”到“启”,由“硬性调控”到“软性调控”的转变;教师由“评判者”到“组织参与者”,由“先知型调控”到“共知性调控”的转变;教学反馈由“生—师”到“生—生”、“生—师—生”、“师—生—师”等的多向交流转变:由教师单一讲授到学生自主与探究学习的转变。
优化教学模式。倡导综合运用五种课堂教学模式:激趣—鼓励—创新;问题—探究:自然—指导;目标—导控、情境激趣—动手实验—探究点拨。
优化教学心理。课堂教学贯彻“民主”、“和谐”、“兴趣”、“成功”
四个原则,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民主原则——满足学生平等的需要。尊重学生,尊重差异,
尊重特长,尊重个性。
和谐原则——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亲切和睦,尊重人格,
关心爱护,维持自尊。
兴趣原则——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情境合宜,方法灵活,
手段新颖,内容丰富。
成功原则——满足学生自信的需要。因人制宜,循序渐进,
激发进取,磨砺韧性。
优化教学方法。大力推行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暗示式、自学式、谈话式、尝试式、发现式、导创式等科学方法。
优化教学手段。大面积使用声、光、电、像等电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班班通”,班班已配置数字投影仪,教师已普及笔记本电脑的优势,尽可能的使用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
  2、不断进行课程改革
  秉承人性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把人的发展目标放在首位,把人文关怀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同时以开放自主、尊重个性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和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学生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正因如此,尊重个性自由与关注人的发展和谐的结合起来,人人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人人都有追求目标的动力和活力。

  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应当是使课程内容更为密切地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更新知识价值观,确立最符合时代要求,最符合学生发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的观念;改变传统的课程观,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考虑课程设计,考虑学科体系和知识结构,考虑学生学习现实和学习基础,考虑未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拓展课程适应内容,改进教育方法,使课程内容密切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习生活,挖掘隐性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整合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教育力量,加强德育和人文教育。
  树立个性化的教育观,坚持统一的基础要求的前提下,关注学生在学习水平和学习速度等方面的差异性,增加课程的开放性、应用性、实践性、探索性、研究性和可选择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
  3、加强学生管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材,首先要做到每一个学生都想成材。需从以下方面加强管理。
  (1)以德为先。德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因素,是一个人显露他的才华的必要条件。 “欲成材,先成人”。 “教育的本质是文化的传递。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人的思想文化素质,主要是完美人格的塑造。”②
  (2)给予自信。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我能行”。就是使学生从小就有学习的自信心,做人的自尊心。
  (3)学会学习。首先要培养学校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包括预习习惯、听课习惯、思考习惯、提问习惯、作业习惯、阅读习惯、答题习惯等等。其次是学习方法,良好的方法可以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读死书、死读书不行。只学文化课,不参加体育艺术活动、不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不行;只学高考科目,不学会考科目和选修科目也不行,要尽可能博学、博览。
  4、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
  通过校本培训,让学校的管理思想,包括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培养目标、教学管理改革思路,被每位管理人员和教师认同,使教师的思想观念适应于、满足于学校的教育理念。通过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每位教师对课标、教材、考纲的理解和熟练;对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其学习潜能;对更好地驾驭教材,选择最适合教学内容、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对掌握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学手段,让新教师尽快成熟、成材,让中老年教师适应时代、更加优秀,让学校“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材”的办学理念变成现实。


注: ①引自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
  ②引自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 常务副会长仇春霖语
  ③多元智力理论的创立者,霍华德•加德纳,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认知和教育学教授、心理学教授语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