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尔滨市复华小学 张欣
当全社会都在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当上网已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应当怎样主动占领网络德育这个全新的阵地?怎样克服过去德育方法简单、内容枯燥的缺陷,使德育紧贴时代发展,紧贴学生心灵,让德育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从而真正深入心中,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达到育心的效应?怎样使德育摆脱以往的说教模式,增强其趣味性、能动性、开放性、交互性和实效性?思考中,结合学校的实际,对“实施网上德育工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来自现实中的困惑
虚假信息容易使人受骗;电脑游戏玩过了头,会浪费宝贵的时间;漫无边际、不文明的网上聊天,会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知道到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正确引导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明确上网的目的,毕竟接受了大量信息的受教育者已不再是昨日的孩子。网络是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它能给人以汲取知识和处理信息的便捷,可以成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阵地。反之,则存在着严重的隐患,会把学生引向歧途。
生活中有很多学生在学校是个好孩子,但在家庭却是个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懒虫”。往往有很多经过学校多年积累的教育成果,被家长轻易地毁于其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言谈或举止之中。所以学校还必须把同家长沟通联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好家长学校的作用,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如何运用网络优势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思路,进而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力量统一起来,形成一股绳,从而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网上德育”的实践
(一)创设“绿网空间”
1、创设条件,搭建“绿网平台”。
“建网就是建学校”、“抢先一步就抢先一个时代”。建设设施完善的校园网,达到“班班通、室室通”。通过大量购进先进的服务器、过滤软件,有效地阻断不良信息在校内的传播,确保孩子们能在开放的绿色的网络环境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2、广泛宣传,让学生走进“绿网天地”。
正确引导少年儿童养成良好上网习惯,是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大一笔财富。制定周密的网络教育计划,通过开展“网络离我们有多远”、“争做网络文明小公民”等活动,引导学生健康上网。让孩子们明确上网的目的,懂得网络应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道理,拉近孩子与网络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走进“绿网天地”。
3、正确引导,师生共同打造“绿网空间”。
面对精彩得让人眼花缭乱的网络,及时引导学生如何健康科学上网,自觉抵制一些不良诱惑,培养健全的网络人格,给他们的思想武装上一道坚实的“防火墙”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等,把爱好网络的学生组成网络兴趣小组,让学生走进网络教室,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教会他们用网络来获取有用信息,制作个人网页,进行网上作文,网上绘画等等,而不是用网络来玩低级无味的游戏,做网络的“奴隶”,把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实践证明,利用“绿网空间”进行学校的德育工作事半功倍。
(二)开展寓教于乐的特色活动
在网上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德育实践活动,其新颖别致的内容,快捷便利的方式,孩子乐了,教育更加精彩了。
特色活动之一:“绿色书吧”在线阅读
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美好,为他们的一生奠定丰厚的文化底蕴。
特色活动之二:网上“家长学校”
以往家长与学校沟通,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而“网上家长学校”的开通,大大降低了家长与学校沟通的局限性,也使班主任教师找到了一条与家长及时有效的沟通渠道,建立起了一种新型的沟通方式,家校之间架起了理解的桥梁,使家校共同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
开辟网上“家长学校”,密切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促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成为了连接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特色活动之三:网上少先队活动
少先队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网上少先队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少先队员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培养了少先队员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大大提高了少先队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
三、我们的感受
在实施“网上德育”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的体会是:
1、“网上德育”要立足主体,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未成年人正处于思想道德形成期,在这个信息网络时代,我们应重视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加强网络德育建设,为未成年人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信息空间。进一步加大网上德育内容的建设,努力构建网上德育新时空。
2、“网上德育”要由学校向社区延伸,改善学校周边的德育环境。为了使五天的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不在两天的社区生活中弱化,我们还必须让学校德育与社区教育形成合力,把学校德育放到整个社会大潮流中去审视、去实践。
德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开放性。学校不是世外桃源,我们要让学生参与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亲身去实践、亲身去体验、亲身去感悟。把网络德育由学校向社区延伸,对整个社区开放绿网教室,通过绿网教室吸引社会上更多的学生来学校上网,把学校建成社区教育中心、文化中心、德育中心,从而有效地改善学校周边的德育环境,让网络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为社区的社会文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然,实施“网上德育工程”要因校、因时、因人而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学习、更新德育的观念与方法,让德育深入学生的心脉,让德育把握时代的脉搏,学校德育工作一定会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走出一条未成年人教育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