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2016年重庆市高中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有感
重庆万州高级中学 牟俊杰
由市教科院主办重庆万州中学承办的“重庆市2016年高中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决赛暨教学技能大赛” 于10月25至26日成功举行并完美落幕。相同课题不同版本的演绎,紧紧吸引了我。多彩缤纷的引课、富有创意的实验、层层递进的设问、丰富有趣的体验活动、恰当的类比以及科学、严谨、简单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述等,处处都透露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表现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老师的主导地位。
赛后的专家点评,从课程标准的把握、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主体活动的宏观到具体问题的引入、设问的艺术及问题的衔接等微观细节的处理;从教材内容的有机整合到各环节间科学、严谨的逻辑关系的体现;从实验方法手段的科学性、实效性、普适性及推广性等方面加以点评分析并给出建议,令我对好课的思考、认识更加深入。现谈谈我的感受:
一、课题引入各具特色
新课的引入方式多种多样,趣味小实验、视频、图片。有的直接明了,有的令人生疑,总之每位老师都精心创设物理情景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
例如万州中学的傅霞老师《摩擦力》用传统实验玩出新体验,本来是常见的学生拉书游戏,但加以改进用绳子分别将两本书贯穿另一侧在连上木棍(方便学生用力)。让两个高个同学同时握着两根木棒向外拉,都无法拉开。这样的实验效果,简单明了,引起学生思考他俩拉不开我去能行不?随后老师用力将书向空中抛出,再让两位同学迅速蹲下再用力拉,结果发现拉开了。这样的对比,当时就让在坐的每位学生和观摩教师发出赞叹声。
杨家坪中学的王怡老师《焦耳定律》用魔术的方式意念将火柴引燃,引发学生思考黑布下到底是什么将火柴引燃的?二十九中的视频展示家长如何判断孩子在家偷看电视,偷玩电脑,引出电器发热从而引入新课,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凤鸣山中学用神奇的风车,将带有绝缘底座的大头针置于白炽灯将小风车放到大头针针尖,开始不动,当用双手将灯捂住,神奇一幕发生了风车转起来了,当时学生们都目瞪口呆了,瞬间吸引学生的兴趣。还有老师用万州或者重庆的夜景来引入新课。精彩的引入太多,有感于选手的精心准备,让我反思若我要上课又会如何引入?
二、科学探究贯穿始终
课堂中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物理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验科学。新课程提倡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物理课堂一改往昔“填鸭式”教育,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老师是引路人,学生是实践者,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领悟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不论实验探究还是理论探究都贯穿于整个课堂,层层推进课堂,利用有趣的小实验,视频发人深省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新课。设疑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扣人心弦。
例如《焦耳定律》这一课题,有几位老师利用小灯泡与电动机串联,闭合开关电动机转动,小灯泡亮度暗,接着给电动机施加阻力,发现灯泡变亮,实验效果明显。提出疑问为何小灯泡前后亮度不同,原因何在,带着问题进行新课探究。接着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电功、电功率。设疑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什么能?学生活动讨论生活中用电器的能量转化,引出电流热效应。探究电功与电热的关系,设计实验,完善表格,利用数据发现规律,老师根据学生的展演,总结纯电阻与非纯电阻。再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课前的实验现象:为何小灯泡在电动机转的慢的情况下亮度大一些。首尾呼应课堂完整思路清晰也充分展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无处不物理。还有老师从理论的角度出发探究电流做功产生内能的本质,以及内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对微观角度有进一步的认识。再结合实验双面夹击,让学生惊叹于物理之美。
三、教学语言润物无声
教师在讲课中,巧妙的运用具有铺垫性的语言和知识,将前后的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起新知识时很自然流畅。教师在课堂上所展现出来的语言、表情、动作、教学过程、教学意境、教师人格等既感化学生也感动我们。教师的教姿教态在课堂上是无声的语言,有时甚至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当你走进课堂时,学生一眼望去,可以从你的面容、眼神里察觉出你是兴奋的还是消沉的;是热爱这一堂课还是厌烦它;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还是仓促上阵、马虎敷衍了事;对学生是诚挚热爱还是漠不关心,是尊重信任还是不屑一顾;是赞许还是指责等等。教师的神态传出了许多信息感染着学生,学生也做出相应的反应,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于是形成了或和谐或紧张、或融洽的教学气氛,增强或削弱着教学效果。王怡老师始终面带微笑不管学生回答对还是不对都抱以微笑,给以鼓励,使学生能够在紧张地气氛中心神安定。高飞老师激情昂扬,语言抑扬顿挫,精神饱满,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自然间将注意力专注于他所讲的内容上。
四、新课程理念百花盛开
新课程背景下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在大赛上我看到了杨家坪中学的“SCL”学生答问采用抽签的方式,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小紧张状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平等的表现机会,充分尊重学生。体现教育的公平性。还有“自助”“师助”“互助”等等,不论哪种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自主的学习。
大赛带给我的感悟太多是精彩的导入设计,是精练、优美、悦耳动听的教学语言,是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挥洒自如,是学生的渴望眼神,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互动等。非常感谢赛课的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的观摩课,让我获益良多。这些都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加强学习,改善、规范自身的教学用语。下大功夫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要从学生角度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不断反思学习,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让每一堂课丰富、深刻、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