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磨砺,润物无声
李长云
10月25日——26日二天,重庆市2016年高中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暨教学技能大赛在我校举行,这是一次大开眼界,领略高手风采,向他们学习的好机会。
本次比赛用到了我任教的高一2班和3班,每个班都分成了A、B二个班,给参赛选手同时教学。这对我的学生而言更是一次难得学习和表现的机会。在比赛前一天,我还在发动学生们,要积极配合参赛教师,多发言多参与,担心他们在那么多的旁听教师以及在全方位的摄像机前会很拘束,给参赛老时冷场了,一方面是否暴露我平时教学的对孩子物理素养培养有什么缺失,另一方面更显得与我大万中学生的应有的素质不配。当我听了首场看到他们整个氛围还是很积极的表现后,,我紧张的心也静下来了。
整个比赛虽奉献了49场精彩课堂,但是分身无术,我现场观摩了8场还有一场专家点评。在这些优秀选手的精彩课堂中给了我很多启发。
第一, 每个选手都有精彩的引入。有徒手抱大铁筒,手拉动汽车,拉不开两互夹的书等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谈起,个个设置悬疑,激起孩子的探究欲望。
第二, 都突出实验在学习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每个选手的实验设计,为了实验的直观真实性,去突破一些抽象性或难以获取的信息,都是潜心思考和巧妙设计的,有的甚至自制教具。如用光斑移动也显示微小形变的放大方法,实测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内外电压得知电源的内阻,实测电动机的正常工作时的各种功率,以及利用力的传感器来测力的大小等。还有为了学生处理数据的快速性,除了常规的学案表现外,还有一个选手制作了弹力与形变量大小关系的透明坐标纸。
第三,注重实验设计的新奇性,生活性。大多数实验设计都是源于生活当中的现象而引发学生共鸣、思考而设计,再利用其学生想迫切知晓其原理而激发其动手或动脑去探究的冲动。在常见现象似懂而非懂或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明显相矛盾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如两本书互夹而拉不开,带上手套后易于抱起重铁筒,弱女子胜过大力士,车胎的冒烟等。
第四,注重挖掘在教学内容和过程中融入本地乡土气息,带给学生亲近感。如航拍美丽山城夜景,展现重庆大发展;还有三峡纤夫,长江三桥等,来展现三峡移民变迁。
第五,都很注重教学资源的独创性。在以前的教学中用到的图片,视频等都是网上搜索直接拿来用,这样比赛肯定不能出彩。每个人的理解和角度都不尽相同,现成的一些素材或许并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意图。比如学生拉车,教师拉车,摩托车刹车痕迹,学生提水,剪刀架撑断钢丝等。为了能在常见的素材中让人耳目一新,基本都是独创素材,做到唯一,学生甚至老师的亲自参与,让师生更有一种亲自参与体验和真实性。
第六,都很注重实验的过程和学生的参与度。基本在每个选手的教学过程中,都有学生小组探究性实验。基本都能展现实验探究的几个环节:由生活现象引发学生观察与思考,提出问题,再进行猜想,然后设计方案,认证选取可操作方案,利用实验器材(有实验室现成的,更有自制独创器材)小组探究,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巡视指导,分析处理数据,展示学生成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结论。当然这其中每个选手的各环节处理有轻重之别。都是在教学过程中,让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态度和精神等素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
在这些优秀的选手中,看到了青春活力,无畏向前,敢想敢做,看到了对教育的热爱,以及对物理教育教学的潜心专研和思考,更能从一节课中展现一个优秀老师的基本素养和思想。也时刻提醒着自己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才能进步,才能更好教书与育人,唯有潜心磨砺,方能谈笑自如,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