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以校为本的研究、培训、课程及管理呼唤校长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校长必须有明确的学校观、教师观、教育观、学习观;必须拥有学校管理的知识、学习者所学习的知识、教学和课程涉及的有关知识,而且特别要拥有历经自身体验的“实践智慧”;要具备与校长管理实践直接相联系的特殊能力及有利于深化校长对管理实践认识的研究能力、自我完善能力;还要具备专业态度和动机。唯有如此,校本化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校长专业化的目标包括:(1)实现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2)建立学校与社会联合体。(3)对学校进行质量管理和评估。(4)建立协同改革的文化氛围。(5)创建学习型学校组织。(6)促进学业成就多元评价观念和体系的形成。
校本化实施对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具体要求包括:(1)校长要确定明确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管理信念。校长的教育管理信念或教育思想,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成发展目标,构思改革方案,使学校的发展具有明确的方向和持久的动力,形成学校特色;二是深入教育一线,确立先进观念,得出规律性结论,形成教师集体的教育信念。(2)校长要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及研究激情。校本研究依赖校长对学校实际的认识和把握,对存在问题的现象矛盾的洞察,从而实施解决方案及评价。(3)校长要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校长有责任让教师明白自己在校本实施中的角色,并提供机会,让他们从“课程消费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4)建立良好的校内沟通网络。校本化实施要求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的广泛参与,为此要求校长的角色的转变,除了“领导者”外,还应是“社会活动家”,负责协调方方面面关系。
校本化实施对校长专业化提出了以下能力要求:(1)与校长专业化发展相联系的特殊能力,包括领导决断能力和团队组织能力等;(2)有利于深化校长对管理实践认识的能力,包括研究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等。
校长的反思意识、研究意识、主体意识是校长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而这些又正是校本化实施所要求的。
孙又佳摘自:校本化呼唤校长专业化发展 杨文娟 文 《中小学校长》2003年第11期 原文约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