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倍5、 尔
2.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3.从时间上看,6、 相对其他教育形式来说,7、 家庭教育的特点是( )
a.开始最早持续最短 院 b.开始最早持续最长
c.开始较晚持续最长 d.开始较晚持续较短
4.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8、 ( )
a. 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5.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6.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
a.育德 b.促智 c.育美 d.健体
7.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 d.教育的规模
8.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9.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 )
a.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10.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9、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11.人的身心发展是指10、 ( )
a.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b.个性的品德的形成
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 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1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13.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 )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 d.20世纪末
14.在教育起源问题上,11、 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5.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c.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 d.形成学生的品行
16.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12、 学校体育更具有( )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17.人的世界观基本形成于(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8.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3、 在教育过程中起( )
a.强制作用 b.辅助作用 c.主导作用 d.中介作用
19.法国著名14、 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 )
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20.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 )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制 d.中间型学制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b 3.b 4.d 5.c6.c 7.c 8.a 9.b 10.c11.a 12.c 13.c 14.a 15.a16.d 17.d 18.c 19.c 20.a
1.( )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①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②洛克的《教育漫话》③卢梭的《爱弥尔》④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
①生物性 ②永恒性 ③历史性 ④阶级性
3.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
①幼儿教育 ②中、小学教育 ③高等教育 ④职业技术教育
4.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活动之中。
①家庭教育 ②社会教育 ③学校教育 ④一切教育
5.培养学生审美( )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①感知 ②理解 ③判断 ④创造
6.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 )环境。
①宏观的 ②间接的 ③一般的 ④特殊的
7.( )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①课堂教学 ②复式教学 ③开放教学 ④电化教学
8.教育过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 )。
①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状 ②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③教育要求 ④教育影响
9.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大量素质良好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城乡劳动者,所以必须大力发展( )。
①高等教育 ②中等教育 ③职业技术教育 ④初等教育
10.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基本特征是( )。
①主体性、示范性和目的性 ②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
③主体性、个体性和社会性 ④主体性、示范性和主动性
11.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
①理论加实践 ②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③读书加劳动 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
12.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把发展( )的责任交给地方。
①基础教育 ②中学教育 ③中等教育 ④职业教育
13.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 )三种教学计划。
①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②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③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④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4.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具有的( )乃是人成为教育对象的根本原因和条件。
①生物性和社会性 ②生物性和阶级性 ③历史性和阶级性 ④受教性和可教性
15.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
①参观法 ②实验法 ③演示法 ④练习法
16.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 )原则。
①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②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③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④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17.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 )。
①讲解 ②讲读 ③讲述 ④讲演
18.( )说:“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①《论语》 ②《孟子》 ③《学记》 ④《大学》
19.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 )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①道德认识 ②道德情感 ③道德意志 ④道德行为
20.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 )原则。
①循序渐进 ②因材施教 ③直观性 ④巩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商、周的奴隶社会重视“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 )主要是德育内容。
①礼 ②射 ③御 ④书 ⑤乐
2.我国中小学体育内容中属于运动锻炼项目的有( )。
①田径 ②游泳 ③日光浴 ④武术 ⑤野营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是( )。
①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②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③发展速度的不匀衡性
④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⑤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
4.总结性检查方式主要有( )。
①测验 ②实践考试 ③作业检查 ④笔试 ⑤口试
5.我们向学生进行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时,要注意通过( )经常进行。
①多学科 ②多途径 ③多活动 ④多层次 ⑤多形式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 )。
①备课 ②组织教学 ③上课 ④学业成绩评定 ⑤辅导答疑
7.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规定学科的 ( )等。
①教学目的 ②教材体系 ③教材范围 ④学科设置 ⑤教学进度
8.学制的统一性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应当( )。
①具有统一的教育目的 ②具有统一的办学形式 ③具有统一的具体培养目标
④作出统一的发展规划 ⑤形成统一的教育体系
9.理解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的关系的正确观点应该是( )。
①课外教育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②课外教育工作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
③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可以互相取代 ④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可以互相补充
⑤课外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
10.在八十年代后期,我国中小学普遍增设了思想品德课、中小学生守则教育课,这主要反映了( )的需要。
①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和要求 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 ③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
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知识水平 ⑤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需要
1.学习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
2.接受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3.智商高的学生创造力也高。
4.在学校教育中,发展理智思维必须从概念学习开始。
1、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 )的三个定律。
a工具说 b 联结说 c 认知说 d 人本主义学说
2、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 )。
a 直觉行动思维 b 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利他行为的核心是( )。
a 成人的榜样 b 对他人设身处地的设想能力 c 掌握利他的知识 d 掌握利他的技能
4、儿童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是( )。
a 社会环境 b、自然环境 c 遗传 d 家庭环境
5、用自己的话来表述问题的结构,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途径是( )。
a 形成问题的表征 b 知识技能的调用 c 解题成果的评价
6、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 )。
a. 一般迁移 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逆向迁移
7、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 )阶段。
a. 感知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8.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 科勒 b.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c.贾德 d.桑代克
9、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的记忆为(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瞬间记忆
10、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
a. 每天跑步 b.视力下降 c.装修房屋 d.不怕见生人了
1、学习的学习动机就其心理成分有( )。
a 学习的目的性 b 学习兴趣 c 成就愿望 d 成绩反馈
2、要了解儿童自我意识,必须了解儿童的( )。
a 自我评价 b 自我体验 c 自我控制 d 自我中心
3、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 )。
a 顺向迁移 b 逆向迁移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4、根据学习的特征可把学习分为( ).
a 情感学习 b 试误学习 c 顿悟学习 d 模仿学习
5、短时记忆的信息主要是以( )形式编码的。
a 知觉 b 听觉 c 视觉 d 感觉
1. 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的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产生的影响是:
a. 普遍迁移 b. 特殊迁移c. 正迁移 d. 负迁移
2. 下列哪种方法可称为自然实验法:
a. 教师经验总结法 b. 问卷法c. 观察法d. 教学性心理实验e. 个案法
3. 充分利用头脑中的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使用了:
a. 组织策略b. 精细加工策略c. 复习策略d. 元认知策
1. 下面有哪些论述属于联结理论的学习观:
a. 学习即建立s_r的联结b. 学习即建立 s_o_r的联结
c. 学习是盲目的试误过程d. 学习是顿误的过程e. 学习主要受外部条件的影响
2.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麦克里兰德b. 韦纳c. 斯金那d. 马斯洛e. 阿特金森
3. 下面 属于认知派的道德发展论的研究。
a. 梅哈特效恩的"诚实"研究b.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判断"研究
c. 班图拉的"社会学习论"研究d. 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晤谈"研究
4. 个体在群体情景下出现从众行为是由于受到:
a. 群体规范的压力b. 信息的压力c. 权威个人的压力d. 奖励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