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阅读: 2500 时间: 2005-07-22 13:33:00 1
  和谐发展,在当今科技与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教学策略,随着"愉快教育""成功教学""和谐教学"等新教育模式的出现和发展,也在不断地优化、调整和发展,逐渐形成其特有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和谐发展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一个质的飞跃过程,是现代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它除了严格遵循"开放、整体、优化、愉快教学、当堂达标、精讲活练"等教学原则外,应从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各环节的合理构建,追求教学心理、氛围、行为、评价四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入手。
   一、情感互动,实现师生教学心理的和谐发展
   课堂教学过程的和谐,首先应源自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教学心理的和谐。教师在授课前,理应把"情感共鸣""心理和谐"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和教学追求之一,认真探索,大胆设计心理导入法。学生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只有走近学生,才能最终让知识走进学生心灵,始终把学生当作知识交流的知音,思想碰撞的对手,而非一厢情愿地自作"倾诉者",或把学生孤立地视为"倾听者"真正达到"入情、致思、达精"。从而有力地推动师生心理上的教学和谐发展,为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奠定心理基础。
   二、激活因素,实现师生教学氛围的和谐发展
   教学氛围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客观因素之一,如何激活教学环节中的诸因素,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是在教学心理得以和谐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学氛围的营建,包括教室文化的创设、班风、学风等诸多方面,但其主体归根结底还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努力营建民主和谐、平等互信的新师生关系,摒弃"一言堂"倡导学术上的百花齐放,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倡导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深入思考、踊跃发言;靠欣赏激励学生敢说"自家之言",用信任推动学生遇难而上、积极进取,逐渐形成积极向上、互助互携、友爱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设计,实现师生教学行为的和谐发展
   教师优化课堂设计,要始终立足于全体学生,兼顾学生的个体发展,在启发学生广泛思考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记》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其意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诱导要: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走。只有道而弗牵,师生教学行为才会融洽和谐;只有强而弗抑,学生的学习才会愉快、胜任;只有开而弗达,才能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达到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应该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四、创设机制,实现师生教学互评的和谐发展
   师生间的互评能否和谐发展,将影响教学质量能否潜在性提高,不当的互评将会双向挫伤师生的积极性,削弱教学的动力源。因此,创设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掌握教师的教学状况,以学生作为外显评估对象或评估主体,无疑是最直接便捷的方式。但学校的质量和教改的关键是老师,管理好教师队伍是实现师生和谐发展的关键。因此,学生对教师的评估,学校应实施"合作加竞争"的和谐管理机制,遵循"扬长避短、优化组合"的原则,采取多提供机会与表彰鼓励相结合的形式,创造团结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成员间的良好合作和健康竞争。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估也应以激励为主,摒弃"唯分数论",把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