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提出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一直是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亘古常新的论题,同时又是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领域的难题。这一难题的研究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尤有突出的意义。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其直接恶果是导致学生的过重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德、智、体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社会发展至今,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都充满竞争,有国际
竞争、区际竞争、群际竞争和人际竞争。竞争在给社会带来活力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生存危机。我们学校也被卷入到竞争之中,由于学校之间竞争、班级之间竞争、教师之间竞争、学生之间竞争,导致学生负担不断加重,造成学生负担阈值失衡,远远超过学生合理负担的阈限。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是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和复杂的教育系统中进行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加减法问题。我们在探讨“减负”的问题时,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保证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既要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又要保证教学质量的工作方针。因为“减负”和“保质”都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既不能以增加学生过重负担、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来追求教学质量(事实上这种教学质量是不全面的);同时又不能以降低教学质量、影响人才培养为代价来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事实上这种减负也是不合理的)。在这种鱼和熊掌都想兼得的希求中,只有走第三条道路、探讨高效率课堂教学策略,这就成了两难困境中的唯一选择。
我们所说的高效率课堂教学,就是要克服传统的加时式课堂教学和题海战术,实行内涵式的课堂教学。即关注学生的投入(学生性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效教学相关变量。(教学设计、教学质量、激励、额定时间)通过对这些要素施加影响,提高课堂质量。效率即教学效益(单位时间内取得的成绩)和实际投时间(任务时间)的百分比。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校开展了类似的课题实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没有形成理论及行之有效的方法,大都停留在一般研究方面,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举措。国外也有过类似的研究,如日本的简量体制研究,主要从削减教材的份量入手,引起了日本社会和教育界的强烈反映。
我们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去学习世界上先进的教育理论,建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以人为本的、高效率课堂教学策略,配合新的课程教学方案,克服“重负低效”的种种弊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轻负担、高效率”的教育理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素质教育不断推向理想境界,同样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依据与假设
(一)课题研究依据
1.教育政策依据: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和教育部(包括原国家教委)历年来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政策要求等等。
2.素质教育理论:教育学中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
3.教育学依据:教育的有效性原则。
4.心理学依据:兴趣的有关原理。
5.生理学依据: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思维机能存在较为明显的区位分工,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同一种思维活动,不仅容易使大脑疲劳,降低大脑工作效率,而且影响大脑的整体功能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减轻学生负担,让他们自己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整个身心活动,促进学生大脑各个不同的功能区域都参与和协调活动,生理学关于人的大脑思维区域分布和功能的理论,特别是有利于促进大脑左右半球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大脑智慧潜能的开发。
生理学研究还表明,当一个人心情愉快、精神饱满时,脑垂体就会使内分泌系统积极活动,血糖增加,新陈代谢联系易于建立,并能使旧的神经联系活动起来。
因此高效率课堂教学策略具有坚实的生理学及生理学理论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
1.通过高效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能够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与观念,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建构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高效率课堂教学策略的机制和方法。
3.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克服主体性缺失的倾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建构“导学”为基本模式的课堂教学结构。
4.树立时间效益观,克服有效性缺失的倾向,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真正实现“向45分钟要质量,实现45分钟教学的有效价值。
5.树立能力为本位观,克服探究性缺乏的倾向,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以能力立意高考改革的素质需要。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比较清楚地了解我校各科的教学真实情况。
2.探讨施教主体的内在素质能否有效建构与动作是否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导因素。
3.探讨教育媒体的要素功能能否优化组合与运用是否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中介因素。
4.探讨受教主体的自身条件能否科学高度与运行是否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决定因素。
(二)研究内容
1.调查了解当前我校高中生课业负担和学习效果、效率的真实情况,分析高中生的身体、心理健康情况的。
2.调查了解我校高中教学现状,分析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表现及其原因。
3.归因分析,明确当前我校高中教学中存在的“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投入多、成本高、效率低”的根本原因和症结所在,从而理清高中教改的基本思路。
4.通过教学理论研究,提出高效率课堂教学策略与之相关的理论。
5.通过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结合研究,提出高效率课堂教学策略的初步构想。
6.通过对研究结论研究,提出具有广泛性的实际的可操作的策略和方法。
四.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拟在我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选定实验班,并选定相应的对照班,经过3年的跟踪实验研究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研究结果。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和实验法,辅以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和观察法,结合日常生活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五.研究步骤与阶段目标
本课题研究工作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阶段(2002.3-200.6)成立课题组,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阶段(2002.9-2003.1)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研究,组织参加本课题的教师开展相关的课堂教学经验总结和初步探索,初步提出高效率课堂教学策略的基本理念、结构及方法。结合“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的开展,重点探讨高中研究性课程及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第三阶段:实证研究阶段(2003.3-2004.6)在实验班级中,收集实验资料,及时发现问题适当改进教学策略,提炼高效率课堂教学策略范例。
第四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04.7-2004.12)对实验工作及效果进行评价,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归因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六.预期研究成果
1.《高效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报告》附《武汉一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
2.《高效率课堂教学策略范例》
3.《高效率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优秀案例汇编》以及相关学科论文集
4.《武汉一中学生课业负担现状调查报告》
七.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
领导重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负责人的课题组,全校各科室紧密合作,全员参与、资金充足、时间有保证、区教育局并承诺全力支持。
基础较好:我校属省重点中学,省“示范学校”。师生素质好,积极性高,并已有许多教师或学生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了相关论文和专著。如《课堂教学要强调“度”》、《主动求索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以参与求体验,以体验求发展》、《历史课把史(死)讲“活”初探》、《立足教材,用足教材,超越教材》等。还有一位名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使学生由“练三得一”转变为“练一得三”。在全市乃至全省引起极大的反响。已完成了市重点课题《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方法与途径研究》,正在研究市“十五”重点课题“研究性学习的机制与建构”。正在研究国家级课题、创新教育等,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为研究本课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实力雄厚:我校是区教科研10强学校,省、市教科研50强学校,现已完成省市级国家级课题多项,均达到省市或国内领先水平。课题负责人是我校校长兼书记,湖北省著名特级教师、市管专家、省中学物理学会副会长。另一位负责人是市中学政治学会理事、国家级骨干教师,武汉市教科研50强,湖北省教科研100强。已负责完成多项省及国家级课题,获得好评。还有一位是湖北省著名特级教师、市管专家,武汉市首届十大名师。其它参与者均是高级或特级教师,多次参与或负责课题研究,成绩显著。我校图书资料丰富并可上互联网查询资料,有领先的声像,电脑设备等硬件。
制度保证:建立激励机制,特别对课题组制定了激励措施,同时鼓励全校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并以此作为评先、评优和晋级的主要依据。
联系人 吴建阶 电话:13971092365
徐 凯 电话:13006384155
办 公 电 话: 85833056-8030
武汉一中《高效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
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