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 兰 飘 香
来源:
作者:
阅读:
1764
时间:
2005-10-18 21:12:00 1次
我于1987年毕业于四平师范学院中文系,做为一名长春市学科骨干教师,吉林省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在15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执着追求,锐意创新,在教育这块绿洲上点缀花的芬芳,蕴育果的甜美。我常常觉得自己就像田野中的草兰,默默地、静静地开放,但却散发着一股温馨清淡的幽香……
转变观念,自蓄知识之泉
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教师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学习和提高,使自己能够成为真正的伯乐,不但能识别千里马,而且能够培养出千里马。做为一个志存高远的语文教师,我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觉得传统的语文教学长期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培养。一方面是千姿百态的学生个性,一方面是教育的结构和方式整齐划一。这就犹如一台面粉机,进去的是各具形体的麦粒,出来的却是整齐划一的面条,不符合要求的,则被重新投入到机器中,再次加工,直到符合型号要求为止。个性消失在粉碎和辗压之中,这是何等的残忍。个性的消失意味着创新的衰竭,因此语文教学个性教育成了一种时代的需要。所以在教学中,我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以理性思维为中心,以教学创新为目标,进行了语文教学“个性教育”研究,在研究中我不断地总结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表象和差异,研究如何诱导和开发学生个性,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心感受,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每个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在课堂上,学生由冷淡呆板变得兴高采烈,由愁眉苦脸变得其乐融融,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虽然是初步尝试,但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使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基础,我非常注意学习和积累,一方面自己挤时间自学文学、史学、哲学、美学、心理学、文艺理论、伦理学知识,自蓄知识的泉水;另一方面又参加了东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此外,我还注意学习他人的教改经验,先后去大连、上海、美国等地学习考察,使自己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眼界,使自己更适应时代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致力科研,喜收丰硕之果
古人云:“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其负大翼也无力”,时代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反思自我,致力科研,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负大舟”“负大翼”。
毛泽东同志曾经深刻指出:实践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可见理论的品格高于实践。所以我以科研为先导,把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我不断审视自我,反思自我,重视日常教学活动的积累,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并认真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形成论文,这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是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自己语文教学水平与语文科研水平的过程,更是不断体现自身价值,为社会作更大贡献的过程。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思维,我先后主持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与素质教育的实施》等三个国家级和市级课题的研究,通过研究,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高涨,他们用自己的目光观察事物,阐述个人见解,真诚地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育,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我的很多科研成果获奖:《初中语文精要语段分析与强化训练》(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一书被长春市教育科学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评为特等奖;《增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感染力的探索》(《现代中小学教育》)一文被长春市教育科学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评为贰等奖;《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一文被吉林省教育学会评为一等奖;《初中语文解题题典》(东北师大出版社)一书被长春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长春市社会科学院评为优秀奖,被长春市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评为一等奖。
甘做红烛,燃烧生命之火
教育家魏书生说过:“你爱事业,是为了向人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称得上是真爱”。在15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不断地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一次次经受洗礼,即使遭受爱人病故这一人生最大的不幸,我还是能咬紧牙关,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忠爱的教育事业中。1995年我被评为长春市优秀德育工作者,96年破格晋升中级高级职称,连续多年被评为长春市教委优秀共产党员……
人们常把教师比喻成“蜡烛”,这一隐喻,体现了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教师在燃烧自己的同时,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了自身,无论面对怎样诱惑,我都会坚守这块陈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光和热。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重任,我将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的田园里我这棵默默无闻的草兰,将继续执着坚强地绽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