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并快乐着,苦且成长着
重庆市璧山中学 高飞
参赛课题《导体的电阻》
2015年8月以前,自己远在他乡,虽取得一些小的成绩,却时时通过网络关注着重庆物理的一切,梦想着自己也早日成为一名重庆物理人,8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自己终于回到了重庆,成为了梦寐以求的重庆物理人,特别是参加完在巴蜀中学的物理年会后,被各方英杰的杰出表现深深折服,为自己当初所做出的决定深感庆幸。此次亲身参加2016年重庆市物理青年优质课大赛以后,感触颇深,现对自己的所得总结如下。
一、深挖教材,改进设计
首先自己对本节课的教材地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节内容处于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之后,课本中主要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来探讨电阻定律,重点突出探究过程。由于在初中时学生只知道定性结论,本节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机会,即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经历过程、体验方法。因此确立了自己课程设计的主题思路,即在教学中要突出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参与并从中体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原因,本节课重点放在让学生探究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上,采取了立足教材但创新教材的设计思想,将教材中横截面积和长度的测量淡化,在教材电路图基础上优化出“串联电路比较电压”的电路图,特别是分析电阻与横截面积关系时,通过转移研究对象,研究电压倒数与横截面积关系,再去引导学生开展分组探究实验,分析数据并得出规律,得到它们的定量关系。
二、准备器材的艰辛
确定好授课思路以后,自己就投入到了实验器材的设计和改装中,还记得整个十一假期,自己全部泡在了实验室,对每一段电阻丝都进行了精确的测量,为了保证实验的精准度,自己从学生电压表换成数字电压表,从干电池到学生稳压电源,镍铬合金从0.2MM换到0.5MM,电阻丝从一根到五根,种种景象历历在目,看着自己手上至今还残留着的因焊接鳄鱼夹而留下的疤痕,也不失为一种乐趣和收获!
三、磨课的艰难取舍
在一切准备就绪以后,自己在10月13日进行了第一次组内试讲,对于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验的改进,组内老师都比较赞同,也提出了很多细节的改进方案,但大家都对我时间的控制深深担忧,因为按照自己的设计分组依次探究、层层深入时间明显不够,均建议我分组合作完成,但自己可能陷入了一个误区,老想着自己设计的原意图,不愿意改进顺序,只是在器材等方面的改进又投入了一个星期。在10月20日第二次组内试讲时,还是因为时间问题课程内容未完成,幸好当时一名前辈一句话点醒了我“为什么不分组进行,然后再合起来得到结果,不正体现了你所想表现的团结协作吗?”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当晚回家对自己的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在21日进行了赛课前的最后一讲,终于完整呈现了自己的课程。
四、赛课的完美展示
赛课前,自己压力挺大,毕竟这是重庆物理青年教师的顶尖选手之间的PK,但课一开始,自己就完全进入了状态,只想着引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带领学生一起得到结论,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示出来,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之间过去,40分钟竟然一下就过去了,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赛后的感谢
1、感谢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给我们48名选手提供了这样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展示自我的舞台;感谢各场地的评委老师们孜孜不倦的付出以及精彩的点评;
2、感谢万州高级中学热情周到的服务,同时感谢万州物理人的精心安排和组织,特别是那些可爱的学生;
3、感谢自己学校的各位老师对我的指点和帮助,让我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更好地促进了我的进步;
4、感谢重庆物理人积极上进,追求卓越的态度,特别是那一张站在教室外还写着听课笔记的亲们的照片,让我感动不已;
5、感谢这次赛课,让自己再次找准了奋斗的目标和前面的方向。
一路走来,“累并快乐着,苦且成长着”,收获多多,也让我更深地感受到了身为一名物理人的骄傲,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奋进,砥砺前行,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重庆物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