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共同成长
来源:
作者:
阅读:
1668
时间:
2005-10-18 21:00:00 1次
我于1987年毕业于长春师范学校,同年7月份分配到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任教。经过十五个春夏秋冬的洗礼,脚踏实地地耕耘,无怨无悔地奉献,我在平凡而神圣的工作岗位上,真正体会到了 “教师”这一工作的真正内涵,也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了起来。
一、面向全体,高质量的开展教学工作
1.热爱每一个学生
十几年来,我从思想上、感情上关怀、帮助学生,从学业上悉心指导,循循善诱,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之间保持着双向互动的关系。所任班主任的班级都有很强的班级凝聚力,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突出优异的学习成绩。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平等的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学生无好坏、优差之分,在我的眼中从来就没有所谓“差生”和“问题学生”这一概念。在我看来,无论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都是好学生,我一直坚决反对以成绩高低把学生分成等级、贴上标签的做法,这种做法给学生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是违背教育的基本原则的。学习成绩只是学生发展的一个方面,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应该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以全面了解学生为基础。因此,我克服种种困难,尽量与学生多接触和交流,与他们做朋友。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思维特点和爱好兴趣。这样我就像热爱自己一样热爱他们,尊重学生。理论上的学习和实践上的感悟,使我越来越感到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的重要性。这对学生在平等、和谐、融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里快乐地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我们班有几个学生特别的顽皮,学习成绩非常不好。我平时注意接近他们,和他们谈心,交朋友,关心他们的生活,使他们的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班主任,我几乎每天利用中午、下午或晚上的课余时间和学生谈话,有学习指导,有心理咨询,也有感情交流。每学期的学生评语,我都精心雕琢,除细心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中肯指出不足外,还为每位同学写上一句鞭策与鼓励的“名言”。我还坚持通过每天批改学生的日记保持和学生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书面研究资料,收到了极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了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2.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都是可以教好的,关键是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就曾经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获得知识、开拓眼界、推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兴趣,才有可能学好语文。基于这种想法,在教学中我不是只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熟记生字词,而这比较烦琐枯燥,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注意用字理识字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不让学生稍有懈怠的情绪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我出示自制的投影片,按照“图形——线形——正楷字”的过程演示汉字的变化过程,比如在讲授“鱼”字时,我首先出示彩色鱼的幻灯片,激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了解鱼的形状和含义,然后出示黑白鱼的幻灯片,鱼的外姓用粗线勾出,使学生的思维定位在“鱼”字上,接着出示鱼的象形字,使学生了解到鱼字是根据鱼的形状演变过来的,最后出示正楷字“鱼”,对其进行分析,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强化字形。看着形象生动的“小电影”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另外,我还注意运用分角色朗读、说字谜、编故事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朗读和说话能力。
二、树立现代教育观,坚持教改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
我认为教师应该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大扩展了,在某些方面甚至要比老师知道的要多,因此,给教师提出了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知识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更多的是以对学生的指导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学习,有许多时候我还亲自向学生请教问题,如果学生不懂,就鼓励他们进行研究,找到问题的答案,每次他们拿着答案兴高采烈地向我汇报的时候,他们是那么地高兴,我也因此而暗中窃喜。这无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自主研究问题的兴趣。更为可喜的是,学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教改实验,这更增加了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研究能力的信心。研究性学习的最大好处是能够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在以分数衡量学生好坏盛行的今天,研究性学习无疑给了学生一片自由的土壤,也使平等、尊重等理念有了更好的用武之地。
三、积极完善自我,做科研型教师
我信守“活到老,学到老”的格言,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和文化修养,始终注重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努力跟上时代的潮流。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我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班的学习,力求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教育和教学的内涵,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更精彩。工作中我不断地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理论,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并积极地投身到了教学研究之中,曾参加校“低幼衔接”“小学生主体性”的实践工作,1998年至今参加了国家“九五”重点课题“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现代化、民族化实验研究”的语文学科教材的编写工作。经过多年的积累,自己具有了较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取得了一些成绩:
1、《浅谈一年级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一文,在1996年全国青少年及幼儿素质教育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2、《汉语拼音教学中努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2001年在全国小学语文充汉语拼音教学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3、《低年级的作文教学要让学生“画”起来》在2001年3月全国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论文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4、《诵读——古诗教学的一把“金钥匙”》一文,在吉林省承担的九五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小学课程现代化、民族化实验研究》成果展示会上,被评为一等奖。
5、《用字理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文,在全国第四届字理教学观摩研讨会上,被评为一等奖。
6、2000年担任年级组长这一工作以来,带领年级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一年多来年组教师上省、市、校级考古课达50余节之多,形成了团结、进取、勇于探索的风气,受到了校领导的好评。
我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学生的成长变化中,我看到了自己的生命以一种高级的形式在延续、在拓展,我感到了生命的升华,感到了自己正在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我将不断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