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依赖说再见
阅读: 850 时间: 2015-02-19 00:58:44 1

《与依赖说再见》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一年级  李杰

    设计理念:

    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从小培养学生学会独立生存的技能,对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而目前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学校生活等多层面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依赖性。依赖性强的人,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遇到问题时,自己不积极动脑筋,易产生从众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性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反应,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和独立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案例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克服依赖情绪和依赖思想。明白学会生存的技能,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学习生活中能独立完成一件事的重要性,体验生活中会独立做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情感。

教学准备:学唱《幸福拍手歌》、课件、图片、照片、声相资料、拍摄情境剧等

教学过程:

   《幸福拍手歌》音乐起,学生轻松、愉快地边唱边拍手做律动。

    一、谈话交流(导入)

    同学好!欢迎你们来到我的“健康乐园”,老师希望能和你们在这里度过轻松、愉快的40分钟。今天老师想和你们来沟通交流一下,有关“依赖”的话题---与依赖说再见。你们在家有独自一个人过的时候吗?一般是在什么时候呢?晚上一个人在家心理(心情)感觉怎么样?白天独自在家需要自己煮饭吃吗?刚才我们通过交流,知道你们同学中有些是很勇敢的,很独立的,这是非常好的。有些同学当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心理有感到不安、焦虑、着急的现象,这是依赖心理的表现,在你们同学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情境剧。说的是璐璐父母外出了,她独自一个人在家过了一天,她是怎么过这一天的呢?(她的心情怎样呢?)请看。

    二、分析依赖现象,在生活中产生的不良后果

    (一)观看情境表演《璐璐的一天》。学会分析帮助有依赖思想的璐璐

    情节:星期日璐璐父母要外出,走时,交给小璐10块钱,让璐璐单独在家里生活一天。这天璐璐心里空荡荡的,感到很寂寞、害怕,不知怎么安排这一天的生活,心理压力特别大,还不断地埋怨父母不带他一起去,很不开心。晚傍妈妈回来了,璐璐高兴地冲过去对妈妈说:妈妈你终于回家了,我不会煮东西吃,又不敢上街买,我肚子饿了,你快给我煮饭吃吧!妈妈摇摇头,无奈地到厨房去给璐璐煮饭吃了。

    (二)提问:

    1.看了璐璐单独一天的生活,(你觉得璐璐这一天过的开心吗?)你们有什么想法?(说说看)

    2.璐璐怎么会变成这样呢?请同学们帮助分析一下。

    3.请你们给璐璐提提建议。

    4.如果是你,会怎么过这一天呢?让同学们谈自已的生活经验。

    师小结:可见同学们平时生活上克服困难,脱离依赖思想,从小锻炼自己,学会独立生活是很重要的。

    5.类似像璐璐这样的现象,如果不及时纠正会怎么样呢?

    (学生得出如下结论:如果不及时纠正:胆子就会越来越小,长大了一事无成,什么事都不会做,很孤独、没有朋友玩。如果遇到困难就会感到恐惧、焦虑、担心、有压力,还会影响身心健康的。)

    6.我们要怎样来克服依赖思想呢?

    (引导学生说:我不能依赖妈妈了,自己的事自己做,我一定能行,我要独立。从小事做起,会做的事自己做,不会做的事学着做,要不怕困难。)

    师小结:对,同学们要勇敢地克服困难,从小努力锻炼自己,生活上才能独立。刚才我们谈了生活上存在的依赖现象,并知道怎么去克服它。那么同学们在学习上是否也有依赖思想(依赖现象)呢?你们想一想。 

    三、分析依赖在学习中造成的后果

    (一)启发学生说出学习中存在的依赖现象

    (二)请看一组图片并分析。(一张是学生考试偷看的漫画;另两张是学生在互相抄袭作业)

    (1)你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这几张图片说的是什么现象?

    (2)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呢?(不会做、不想做、作业没完成怕老师批评)

    (3)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这些依赖现象,会有什么后果呢?

    (4)你们想对他们说什么呢?如何克服学习上的依赖行为?

    师:同学们,如果有这样的现象,通过刚才我们的分析和帮助,我相信一定会改正的。

    老师小结:以上的分析说明: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有了依赖思想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勇敢地与依赖说再见,克服依赖的思想,树立信心,就能在生活上学会自理,学习上学会独立思考。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好学生。

    (好!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小鹰是怎么摆脱依赖,锻炼生存体领的。)

   四、分析摆脱依赖,走向成功的案例

    (一)看小短片:《小鹰成功了》  (对比教育辅导)

    情节:小鹰出生后,老鹰妈妈就把小鹰推出窝,成功学会飞翔。

    提问:

    1.看了这个短片,你们说说,小鹰为什么能展翅高飞呢?

    2.老鹰妈妈把小鹰狠心地推下去学习飞翔用意是什么?小鹰开始的时候表现怎样?后来呢? (充分让学生展开讨论)

    3.看了这个案例,你们能不能谈谈平时爸爸妈妈是怎么培养你做事的?(你经历了什么样的学习过程?)

    4.通过上面的分析,要学会做一件事要经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小结:不论是人在学习做事,还是动物学习生存本领,都要经历从不会到会(失败到成功)的过程,只要有信心,摆脱依赖,坚持锻炼,最后一定会成功的。

    师:当我们第一次成功地做好一件事,心里会感到怎样呢? 现在就来分享一下独立生活给我们带来喜悦的心情。说的是我们学校能干的四个小伙伴。

    五、联系生活  分享独立做一件事的快乐心情

    (一)观看情境案例《今天我当家》

    情节:妍洁妈妈不再家,她邀请了几个同学到家里自己包饺子,过了一个快乐的星期天,非常开心。

    瞧,她们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多开心呀!      

    1.她们在包饺子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难题,她们是怎么解决的?

    2.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独立想办法解决的事或者说独立完成一个任务,让你感到很开心,很自豪的?(在小组先互相分享一下。)

    先让同学们分小组互相分享快乐事,再请个别分享给全班听。

    师:同学们,平时学会独立完成一件事是多么重要呀!它不仅能让我们心里感到愉快,还会增强我们的自信心。

    师:是啊!人如果脱离了依赖,学会了生存本领,遇到问题时,就能冷静面对,关键的时候,还会逃生自救,甚至会做出让人感到震憾的事来。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这次四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一个年仅九岁半的小英雄林浩的感人故事。请同学们用心去感受。

    六、分享具有独立人格的感人故事。

    (一)观看案例: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的感人故事

    情节:九岁半的林浩是四川地震灾区汶川县映秀渔子溪小学的二年级学生,他的班级有31名学生,汶川里氏8.0级地震发生后,只有10名左右的学生逃生,而其中两名学生是林浩救出的。原来,小林浩在倒塌的校舍自救后,马上用弱小的身体将一名昏迷的同学背了出来。随后,他又重返已倒塌的校舍又背出来一名昏迷的同学,并被塌方砸伤了胳膊。

    (二)提问:

    1.看了这个“小英雄林浩”的感人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说给大家听听。

    2.你们想象一下他平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冷静、稳重、独立、勇敢。小林浩是一个脱离了依赖、学会独立生活的好孩子,才能在危难关头镇静自若,舍己救人。)

    3.现在你想对他说什么?“真了不起”、“向他学习”……

    小结:可见,人摆脱依赖,学会独立,学会生存的能力,就能在困难面前做到不惊慌,冷静应对。我们为小林浩的勇敢行为感到自豪和骄傲。

    七、总结。

同学们愉快的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现在老师要了解一下,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要想成为小林浩这样的人,请站起来;有决心与依赖说再见的同学举起手来。老师也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共勉:(看大屏幕,请大家用坚定的语气读一遍)“只要我们有一颗坚强的内心,摆脱依赖,克服困难,就能成为一个最棒的人。”

 教学反思:

目前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学校生活等多层面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依赖性。依赖性强的人,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遇到问题时,自己不积极动脑筋,易产生从众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性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反应,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和独立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对“案例”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自我剖析,达到克服依赖情绪和依赖思想的辅导目的。

                                      

 

                                 拥有一个快乐的集体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人际交往中会遇到许多困难,遇到困难时应勇敢地面对。

2.以游戏的形式对学生的消极情绪进行疏导,并在游戏中渗透一些处理情绪困扰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回忆同学交往中遇到的快乐事和伤心事,并能讲述当时的心情。

2.排演好小品《抢球桌》。

3.准备好一面鼓和一个球。

4.将椅子排成半圆形,教师的位子在学生中。

5.在黑板上用活泼的字体写上活动主题----拥有一个快乐的集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轻松的心理氛围。

游戏:对诗

树林是(     )的集体,

繁星是(     )的集体,

大海是(     )的集体,

学校是(     )的集体,

一(2)班是(  )的集体。

教师:对呀,一(2)班就是我们的集体,在这个大集体中有吴高泉,有张一杨,有邵珊……还有朱老师。那么多人生活在一起,天天都回碰到许多事,你能自己处理好吗?

二、进行心理前测。

(用手势表达心中的情感:高兴、生气、发火)

a、 同学主动把铅笔借给你。

b、 小红的铅笔掉在地上,你帮他捡起来,他却说是你弄掉的。

c、 在活动课上,无年级的大哥哥抢走了你的垒球。

小结:集体中不可能只有快乐的事,也会有令人伤心的事。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1. 小品表演《抢球桌》。

2. 《金华晚报》小记者采访当事人的心情。

3. 主持人讲话:是啊,每个人都会碰到令人伤心的事,如果这时我们不能佷好地控制自己的话,你一拳,我一拳,就会让更多人伤心啦!

4. 介绍“五指图”,渗透处理情绪困扰的方法。

5. 再次采访小品中的当事人:你再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做?

6. 主持人讲话: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让自己冷静一下,坏事就可能变成好事。那样,你就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

三、游戏“击鼓传球” 。

教师宣布规则:

a、听鼓声传球,鼓声停后球在谁手中,就请谁将一件生活中遇到的伤

心事快乐的事。

b如果你有特别需要老师或同学帮助的事时,可以紧紧抓住球放。

四、课堂小结。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应该勇敢地面对,不但要想想自己,也要想想别人,更要想想集体。只有开动脑子,才能想出好的处理办法,让我们的集体永远充满快乐。

活动结束。(播放音乐《歌声与微笑》,让学生为能化解彼此之间不愉快的事而握手)。

五、教学动延伸。

在班级中设置“悄悄话信箱,“并定期举行”我来帮你”活动.

 

教学反思:

1.本活动设计在活动的游戏中让学生明白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是正常的,我们应勇敢面对,开动脑子想出良好的处理方法。在游戏“击鼓传球”时允许有特别需要的同学可以住球不放,这一设计是面向全体之时又兼顾了个体的心理需要。 2.怎样了解学生的潜意识呢?弗洛依德认为可以分三步:倾诉——解释——教育。然后,学生能够真心倾诉前提就是他必须有心理安全感。因此在设计时我无论从教育环境的布置,活动形式的选择,还是师生关系的处理上,都遵循了“民主平等”的心理安全原则。3. 具有发展性的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一堂活动课的设计只能给学生提供有限的指导,而学生心理技能的形成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多次实践方可形成,为此,我在活动结束后设计了“悄悄话信箱”和“我来帮你”活动,以此来作为本次活动的延伸,让学生在反复尝 试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会赞扬》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学校生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的需求都开始增强。这个阶段的学生主要是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他们格外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赞扬。但是他们自己对别人评价时,往往只看到缺点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一有小事就向老师告状,因此,也影响了自己的人际关系。设计这样一堂心理课,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感受到赞扬别人和被人赞扬的愉悦,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正确赞扬他人,从而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健全自我意识。

教学目标:

1、体会赞扬的重要作用。

2、掌握赞扬的原则。

3、学会赞扬。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赞扬的重要作用

2、学会赞扬。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主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每个同学一个秘密,你得把它藏起来。放好了,现在不能去看,也不能去想。好吗?

(教师分发彩纸苹果):看谁自己的秘密藏得最好。

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最喜欢学小动物表演了,是不是?那谁愿意来学小动物叫,或者学小动物跳呀?(学生上台,学小青蛙、小企鹅、小鸡啄米、小猫叫等)

刚才这么多小朋友学了,表演了,你觉得谁学得最像?你可以对他说一句什么话呀?我看我们班同学都这么会夸人。咱们今天就来学学怎么样赞扬别人。我们先看看冬冬碰到了什么事。

二、情景表演,体会赞扬的重要作用

1、学生小品表演。

同学们,这两个小品你看明白了吗?为什么冬冬一开始都是很高兴的,后来却不高兴了呀?先跟组里的同学说说。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2、你们说,冬冬的爸爸妈妈怎么说,冬冬才会高兴啊,你能不能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来说一说啊?先在小组里说说,他们是怎么说的?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3、说说自己遇到了哪些不高兴的事情。

冬冬刚才遇到了这么不高兴的事,你有没有碰到过像冬冬这样,本来有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到了后来变得不开心了。——我们先跟组里的同学先说说吧。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会碰到很多很多这样的事情。现在我们来看看,假如你碰到了这样的事情,你最喜欢听谁的话。

三、通过课件演示,体会并掌握赞扬的方法和原则。

1、课件播放小华各科成绩都优秀,期末被评为学习小标兵。四位同学分别对他说:“你的脑子真聪明!”“你学习真努力!”“你的爸爸妈妈老帮助你!”“你的运气真好!”

2、这四个小朋友对小华说的话都不一样,请你想一想,你最爱听谁的话。小组里交流一下。

3、学生四人小组交流。

4、同学们说的真好,假如碰到了下面这件事呢?

课件播放:文文在拍皮球比赛中得了第5名。有的同学对他说:“上次得了第六名,这次已经有进步了,别灰心!”“才得了第5名,真丢人!”“你已经尽力了!”“好好努力,你一定会赢的!”

5、这次你又喜欢听谁说的话,也跟其他人说说。学生小组交流。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了,如果我们夸一个同学,赞扬一个同学呀,如果你能发现他一次比一次好的地方,指出他进步的地方,赞扬他。别人呀肯定更加高兴。

四、游戏练习(1)

“优点轰炸”,赞扬你的好朋友。

如果你是一个关心别人的同学,你肯定能发现你的同学有很多优点。老师建议:我们来夸一夸身边的人。怎么夸呢?你先说你们小组里其他三个同学的优点,再换一个同学轮流夸其他人的优点,明白了吗?开始吧!

1、学生在四人小组里进行“优点轰炸”。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刚才我看同学们夸别人夸得特别好。老师呀,要带大家到森林里去玩一玩。森林里有一棵神奇的苹果树。树上长满了苹果。你瞧!(出示课件)苹果树上每个苹果都代表不同的意思。在苹果树下,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播放课件)

3、教师:同学们,为什么同样的苹果,小猴找不到朋友,小兔子却找到了那么多朋友呢?老师去问了森林里的小动物这才明白过来。小猴是怎么送苹果的呢?老师来学学。他拿着苹果说,小羊,给你一个红苹果!小羊说我不要你的苹果!小猴说,小狗,黄苹果归你了!小狗说,我不喜欢苹果,我不要!小动物们都不喜欢小猴的苹果。小兔子就不一样了。他又是怎么送的呢?我们来看看。

一女生扮演小兔子,蹦蹦跳跳送苹果。“王天雷,你每天早晨来都把教室的卫生搞得干干净净,要是我能和你一样就好了。这个苹果送给你!”

“谢谢你,小白兔!”

“张冉,你每次考试都是优加五角星,真棒!这个苹果送给你!”

“周子琪,每次上课铃一响,你就端端正正做好,认真等着老师来上课。你真是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同学,这个苹果送给你!”

“谢谢你小白兔。”

“再见!”

游戏练习(2)——“送苹果”

师:现在你知不知道小白兔为什么有那么多朋友啊?(交流)大家想不想和小白兔一样交到很多好朋友啊?好!同学们,呆会儿我们也可以像小白兔一样送苹果了!在送苹果之前我们应该把我们的——秘密打开!(学生刚想行动)先别忙!告诉大家,刚才的苹果上有一个人的名字。他呀,非常非常想做你的好朋友。你要把第一个苹果送给他,别忘了还要对他说一句——夸奖他的话。

现在我们就可以像小兔子一样蹦蹦跳跳送苹果去了!

《七色光》的音乐响起,学生蹦蹦跳跳开始送苹果了。教师巡回。

五、全班交流“送苹果”的感受

1、我看到同学们都在非常高兴地数自己有多少个苹果。你数一数一共收到了多少个苹果,什么颜色的苹果最多呀?别人送你苹果时对你说了什么?你听了他的话,心里有什么想法呢?

2、那么刚才我们把苹果送给了别人,看到他们那么高兴,你心里高不高兴?

生(齐声响亮地):高兴!

六、课堂小结

我看到大家脸上都是笑眯眯的,收到了苹果的确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那今天呢,同学们把苹果拿回家去,给爸爸妈妈看看,给你的朋友们看看你收到了多少个苹果。再好好回味一下,谁夸你的话你最爱听,好不好?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主要是以讨论和游戏为主,通过小品表演、情境展示,让学生自由交流,明确赞扬别人的重要性。然后在“优点轰炸”和“送苹果”的游戏中进行赞扬别人的练习。在活动过程中,我主要充当辅导的角色,同时适时引导学生树立理念。

在活动时,比较容易出现的不足是:

1.课堂的一开始引入的太突然,没有创设好情境,揭示主题较生硬。

2.把学生演小品的过程换成录像或真实的家庭情境更好了。

3.送苹果环节有的学生只是为了送而送,没有真诚的赞扬别人,因为前面没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怎样去赞扬别人,没有讲透。在这一环节可以分小组讨论,交流赞扬别人的方法。

4.教师课堂的评价语不够丰富,不够及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和提高。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上一篇: 请让我来帮助你
下一篇: 我能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