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校建设和谐后勤的几点思考
作者:
阅读:
2301
时间:
2007-03-19 00:26:00 1次
后勤集团总经理 杨国欣
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就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作为高等学校的后勤部门如何开展和谐化建设,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这里就本人对和谐后勤建设的思考谈几点意见。
一、建设和谐后勤的目标
根据党中央对整个社会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结合我校的校情,我们提出建设和谐后勤的目标是:管理有序、服务周到、安全稳定、团结友爱、公正民主、充满活力。
一是管理有序。就是要通过改革,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使后勤管理呈现出井井有条、持续高效的管理态势。通过管理展现和谐,通过管理创造和谐。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制度,将人们的行为统一在一种一致的要求和范式之下,人们的行为才能和谐统一。因此管理有序是我们建设和谐后勤的最具保障性的目标。
二是服务周到。周到的服务是和谐后勤的外部表现。作为一个服务单位,其建设的成效主要是看其服务的水平,我们服务的及时性、服务的质量、服务的人性化程度等都深刻地体现着我们和谐化建设的程度。所以服务周到,是我们从外部观察组织和谐程度的一根标杆,因而也是我们建设和谐后勤的最具表现力的目标。
三是安全稳定。安全稳定是一个组织和谐的重要保证,要把一个组织建设成一个和谐的有机体,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保持它的安全状态和稳定的结构。一个动荡不安状态,一个事故频发的单位,是无法实现和谐的。所以安全稳定是建设和谐后勤的基础性目标。
四是团结友爱。团结友爱是一个组织中人们思想和谐的主要表现。团结友爱是联系我们的扭带,是激发人们生产力的手段,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组织和谐的源泉。所以团结友爱是建设后勤最温暖人心的目标。
五是公平民主。社会愈加文明,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和民主意识就愈加强烈,一个单位所制定的政策是否公平公正,做出的决策是否科学民主,都将极大地影响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满意程度,并成为影响人们思想和心理的重要因素。因此,公平民主是我们建设和谐后勤的最能体现人们意愿的深层目标。
六是充满活力。任何组织的一切建设和改革措施,其最终目标就是要让组织充满活力地向前发展。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这个组织只能是死水一潭。如果是一潭死水,那么这组织就会被社会所淘汰。一个不能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组织,至少是与外部不和谐的组织,这样的组织最终也无法实现内部和谐。因此,充满活力是后勤和谐化建设中最具号召力的目标。
二、建设和谐后勤的着力点
根据后勤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目前我们正在做的工作和遇到的问题,我们要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作为我们建设和谐后勤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以此带动和推动和谐后勤的全面建设:
一是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我们后勤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是实现有序管理和提高服务水平的根本手段。这些年来,我们秉承“靠制度管理,让机制说话”的管理理念,制定了四十余项规章制度,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制度建设的目标是:各项管理制度得到切实落实,整个集团的运转建立在健康有序的管理制度之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各方面的利益切实得到保证,从而使集团呈现出充满活力,持续高效的发展态势。
二是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是实现认识、观念、思想和谐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作用是解决思想认识的统一和提高的问题,因为思想指挥人们的行为,解决思想上和谐问题,是实现行为和谐的根本途径。思想建设的目标是,“积极向上,和谐统一”。要通过思想建设,把人的潜能激活,使其呈现出积极向上状态。同时还要把人们思想引导到和谐统一的状态,从而为组织和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是文化建设。组织的文化具有十分广泛的内容,从广义的角度讲,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精神层面等方面的内容。针对我们后勤的实际,重点要抓好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的目标是 “和谐的环境、和谐的关系”。精神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强化价值观,弘扬企业精神,渗透经营管理哲学"。
三、建设和谐后勤的核心问题
建设和谐后勤,目前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解决好“和而不同”的问题。
一是要解决“真和”的问题。即要实现真心实意的和谐,而不是表面化的和谐。这种“和”来自于对“和”的意义的深刻认识,而不是来自于某种权势的力量,也不是来自于利益的需求,是彼此最真心,最真诚的愿望。在一个单位中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上的和谐,这种和来不得半点虚假,孔子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讲君子和谐但可以和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小人虽然表面上与你一致但内心并不和;“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意思是君子矜持而不相争,团结但不结党;孟子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董仲舒提出:“天地之美,莫大于和”。这些思想,都应成为我们建设和谐后勤,实现和睦相处的最珍贵的食粮。
二是解决好“不同”的问题。“不同”是指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和”是指不同事物相辅相成、共生共长。因此,和而不同实际上是提出了在思想多元化、利益多样化的情况下,实现总体上和大方向上的一致性。运用唯物辨证法观察世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不同性、差异性、多样性是客观世界的存在形态。常言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共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不能跳入同一条河流;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味道称不上佳肴,一种颜色构不成绚丽,一种事物形不成丰富。孔子讲:“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意思是说,和谐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宽容与冲突之间进行调剂,然后制止破裂,使戾气消失而出现祥和。任何对立的事物都有一致的和共同的东西,否则它们就不能共存和相互转化。西周太史史伯讲“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列宁指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赫拉克利特说“自然追求对立,对立产生和谐”,“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毕达哥拉斯认为“和谐起于差异的对立,是杂多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黑格尔讲 “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所以,和谐的本质就是对立统一,创建和谐,就是要统筹“不同”的共同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