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后勤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薛丽娟
阅读: 1866 时间: 2007-03-19 00:10:00 1
   摘要: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校园,而和谐校园的构建需要一个和谐的,强有力的后勤保障系统。然而,目前高校后勤还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地方,不和谐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建构和谐后勤?本文将就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以人为本、和谐、后勤
    《左传·襄公十一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偕。”千万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
       -胡锦涛总书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构建社会主义和学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关系到党的形象、执政地位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先进生产力,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科技创新,离不开高校这个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崇高使命和根本职责。而后勤是高校正常运转的保证,其形象如何关系到整个高校的发展。自1999年起,国务院开始全面部署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七年来,全国社会化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打破了制约高等学校发展的后勤保障模式,突破了原有学校后勤管理模式的体制障碍,促进了办学模式的转变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减轻了学校负担,提高了学校办学活力。
       尽管如此,高校后勤改革还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诸多问题。后勤改革的目标是构建和谐后勤,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则是构建和谐后勤的“瓶颈”因素,也即不和谐因素。
    —、高校后勤改革中的不和偕因素
    (—)规章制度问题
       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当前一个重要问题便是缺乏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有两种基本情况,其一,根本不注重制度建设,当然也就无从说制度管理;其二,虽然建立了系统制度,但是无法有效执行,也难免落入行同虚设。
    (二)甲乙双方的关系问题
       甲乙双方关系由于认识上的差异造成了后勤管理处(甲方)和后勤集团(乙方)的工作关系不顺、工作职责不清,形式上看甲乙双方机构健全,人员到位,但做起工作来,特别是对一些服务性强、经济利益小的工作就扯皮、推委。甚至师生有些实际问题不知道找哪个部门解决。
    (三)监督、管理问题
       凡实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学校,甲乙双方都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就制度本身而言尚有不完善之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修改、健全,但关键问题是光有制度不行,而是要强化监督和管理意识。否则,再好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要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自觉做到不分上下、不分亲疏、不分生熟,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可是目前的现状不容乐观,有些制度行同虚设,如有些学校的水电管理存在“长明灯、长流水”的现象,多次报修后维修不及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四)集团的激励机制问题
       在传统的后勤管理体制影响下,高校后勤系统工资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现象仍然存在,掩盖了后勤职工在劳动能力和贡献大小方面的差别,导致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
    (五)服务水平和服务态度问题
       后勤员工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尚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后勤员工的服务意识不够强,不是以服务者的身份关心、服务学生,而是以管理者的姿态,高高在上,颐指气使,有些态度恶劣者,甚至对学生“大呼小叫”。拒多数同学反映食堂员工经常打错卡,饭菜里常有虫子出现;有些楼管开门不及时关门反倒迫不及待;有些校医态度不好、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
    (六)服务对象的市场观念滞后问题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核心就是走市场化道路,用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整合、优化、配置资源。所以首先强调学校和后勤实体逐步规范分离,让后勤实体逐步走向市场,但市场化决不仅仅对后勤部门而言的,也意味着高校的师生员工在接受后勤服务的时候也要按照市场原则办事。但高校的广大师生员工习惯了传统体制下福利式、无偿式后勤服务。现在要让他们接受有偿服务时,就很不情愿。
       其实,在高校后勤中还有许多不和谐的因素,比如真正懂得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才缺乏,又如,因垄断而造成高价经营(食堂饭菜偏贵,超市物价偏高)等等,不一而足。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是否该好好反思一下:不和偕的原因是什么,构建和谐后勤的出路何在?
    二、不和偕的原因
    (一)后勤改革尚未完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李祥云认为,高校后勤改革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偕音。目前,高校的后勤状况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延续原有的体制;二是规范地从学校行政体系中剥离,并逐步向现代企业过渡;另外大部分成立了后勤集团,但只是简单翻牌,在后勤处或总务处再挂上个企业集团的招牌,拨款改收费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制度基本上还是老样子。
    (二)体制上的弊端
       后勤的不和偕,关键的一点在于:缺乏一整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体制。责任制的缺乏导致甲乙双方权责不分,后勤职工责任心不强;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使得有些后勤员工无所顾忌,懒散之风日增;竞争机制的缺失使得优胜劣汰原则失去效用,后勤员工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也因此而显得异常淡薄;另外,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导致后勤员工不求进取,得过且过,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
    (三)服务意识淡薄
       服务是高校后勤永恒的主题。众所周知,后勤企业属于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又可称服务业,由此可见,服务才是后勤的最根本职责。然而,在多数后勤人员眼中,他们扮演的是服务者的角色。管理意识超过甚至取代了服务意识,于是他们以管理者的姿态行事,不是把学生当成服务对象,而是将之视为被管理者。这在无形当中就使学生感到一种不安和恐惧,自然也就产生不满和厌恶之情。
    (四)缺乏沟通
       首先是甲乙双方缺乏沟通,导致二者关系之间的隔阂,影响后勤办事效率;其次,后勤领导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缺少沟通与协作影响了集团的团结和整体战斗力;最后是集团与师生之间的交流问题,这是后勤工作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的一环。虽然现在许多高校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通过落实取得一定成效,但还远远不够:一方面,师生的意见没能及时得到反馈,其切身利益没能被很好地维护;另一方面,后勤的一些原则性问题(如有些有偿服务等)没能得到师生的理解和支持。
    三、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后勤
       构建和谐后勤,以人为本是关键。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放在首位,以人为核心。无论是制度的改革,还是实际问题的落实都离不开人。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一切的一切都得依靠人。
    (一)、以人为本,首先要以领导为本
       正如行军打仗离不开主帅一样,构建和谐后勤离不开后勤领导人。后勤领导人是判断决策者,在后勤工作中发挥着领袖作用,是整个后勤系统的核心。他的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后勤的发展。所以后勤领导人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后勤改革之路。
       首先,要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具体来说,在业绩考核上,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考评激励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要建立公正、公平、合理的用人机制,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始终保持员工队伍的积极性和战斗力;在管行治行方面,要规范决策行为,完善管理机制,营造团结、互助、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员工在集团中得到物质和精神价值的实现。
       其次,要懂得领导艺术。领导是对人的领导,后勤领导人与职工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领导的艺术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作为后勤领导人,除了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制度外,还要精于教授、善于应变、勇于负责、敢于创新,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人、信任人、尊重人、关心人、团结人。当员工感受到原来自己也被重视的时候,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就会心甘情愿、踏踏实实地为后勤的荣誉做贡献。
    (二)、以后勤工为本
       后勤员工是后勤服务的主体,是后勤工作的具体落实者,其素质的高低关系着整个后勤的形象。所以后勤领导人要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再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后勤员工也应增强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明白“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道理,经常给自己“充电”,并要端正服务态度,以一颗真诚的心为广大师生服务,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集团内部员工与员工、上级与下级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彼此真情相待,这样才能上下一心,拧成一股绳。据了解,福建师大物业管理中心的每一位员工生日那天都会收到中心送出的蛋糕和礼物,每逢节假日,中心还会给每一位员工送上一份祝福和一张小卡片。俗话说:“礼轻情义重”,虽然只是一份祝福、一张卡片,但传达的却是一片浓浓的情义,这种情义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有了家的温暖,员工们就会有一种当家做主的感觉,把后勤当成自己的家,对待工作就会像对待家务一样细心、周到。
    (三)、以广大师生为本
       以师生为本就是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努力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做到“一切为了师生”、“为了师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师生”。
       1、交流沟通是基础。服务是后勤的天职,要服务就得先了解谁需要什么服务。因此,后勤部门要拓宽沟通桥梁,加强与师生的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的为他们服务。
   目前许多高校都注意到了沟通的重要性,纷纷搭建沟通平台。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2004年福建师大发起了“回音壁”活动,在每幢宿舍楼都安装了意见箱,并设立了回音壁,楼管处还设有意见簿(用于报修和投诉)广大师生可以对后勤部门(如饮食中心、物业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等)提出意见和建议。然后,后勤部门就师生所反馈的意见及时予以解答,该解释的解释,该落实的落实。通过回音壁,后勤服务效率提高了,师生的利益也得到了很好的维护。
       沟通的渠道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设立回音壁,还可以进行民主走访,深入“群众”,也可以聘请学生助理,让学生参与其中,更可以也必须开展各种文娱活动,与“民”同乐。总而言之,架桥梁,听回音,才能构建和谐新后勤。
       2、落实服务是关键。服务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到实处,切实为师生办实事。首先要做到后勤热线24小时全天候值班服务;其次,做到“三个确保”:确保人员在岗,随叫随到;确保设备完好,随时能用;确保服务效率,能一天办完的不用两天,能一个办的不用两个人,能当天办的不拖到明天,反对拖拖拉拉、松松垮垮;最后,要“微笑服务”,真心、细心、用心做好服务工作,要让师生感受到“家的温暖”,让来客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四、小结
       构建和谐后勤,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是基础,以人为本是关键。在构建和谐后勤的过程中,后勤领导人要一马当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企业家的眼光和胆识,不断探索后勤改革之路。后勤职工要上下一心,拧成一股绳,把后勤当作自己的家,以一颗真诚、火热、负责的心为广大师生服务。
    以认为本,构建和谐后勤,就是要尊重人、肯定人、关心人,给人以家的感觉,让人感受家的温暖。
    构建和谐后勤任重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transfer prescription coupon evans.com.mx free cialis coupon 2016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