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生关系的角度谈教师角色的转变
来源:
作者:
阅读:
3484
时间:
2007-03-25 09:21:00 1次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这场改革成功与否,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效果。为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本文着重从师生关系的角度谈谈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知识传授者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中的教师的角色应发生如下变化:
1、应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输出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师“单向输出”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关系,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既可学习掌握知识,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附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的接受教育发展为学生能够能动的规划自身的发展,使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2、应由重教师“教”向重视学生“学”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课堂上讲什么、怎样讲,讲的深、广、多、少,对学生的要求等等,主动权始终在教师手里。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体性也渐渐丧失。
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相信学生的学,尽可能的给学生以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对学习对象采取研究探索的态度,引导学生参加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大胆让学生独立实践、独立思考、自我总结,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与素质,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肯定不够享用终身,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浩如烟海的知识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如何使学生能够适应知识更新速度飞快的未来世界?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特别是终身学习的方法。
3、应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听,成为了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明显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新课程倡导老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任何压缩或省略学生思维过程,直接让他们得出结论或抄背前人提供的答案的做法,都是舍本求末,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有害的。
4、应由统一性的教育者向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转变
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一刀切的统一规格教育: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这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有害于人才培养。
新课程强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学习类型、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度等“对症下药”,以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特点、类型和风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发展。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教师应该树立新的学生观,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都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进而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学生领导者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领导者,是绝对权威,学生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新课程将改变这种状况,使师生关系走向民主和平等。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释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的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形为表现为: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2、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这种不平等的关系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同时,教师的教学也受到了严重的束缚。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本身要确立与学生平等的观念,克服“唯我独尊”的传统观念。即在新的教育观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要求相互理解,进行平等对话与共同探究;师生学习的对象不是预设的,是由教师和学生所共同探究的,并在探究过程中共同创造知识,创造自己;课程就是探究的过程。作为学习团体中的一个平等成员,教师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他本身的作用并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于学生的情境转向与情境共存。
总而言之,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是由多种社会角色构成的。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应不断进行角色转变,角色适应,角色调整等,从而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