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校本培训的现状及建议
作者: 杨鹏树 靳建宏
阅读: 1317 时间: 2007-03-13 16:23:00 1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学岗位为主阵地、由学校组织和管理的培训,目的在于通过培训使教师获得主动学习和不断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目前的基层校本培训是否发挥了它的效能,在此我想结合平时对各校校本培训情况的观察及与部分领导部分教师的交谈,将了解到的基层学校校本培训的现状简述如下。

前沿理论与培训方式滞后。

教育理念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行为的指南。校本培训的课程应以新的教育理念、新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为重点,在方式上应采取自学、讲授、自主交流、小组讨论、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分层次、定目标使教师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有所收获,教有所进步,而基层学校现有的校本培训新的教学理论匮乏,以经验理论为主,系统性不强,以大一统的“会议式”的培训为主,闭塞的理论与单一的培训方式,难以保证新课程的培训质量,培训很大程度上是原地踏步。

培训的内容难以满足教师的需求。

实施校本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在职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技能。那么,校本培训的内容就应以学校和教师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具体的教学实践为落脚点,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随时调整和安排新课程方面的培训内容,力求打开教师的视野,解决教师在教学实际中的困惑和需求,教给教师最迫切和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体现培训内容的整体性和针对性,但基层学校现有校本培训却使教师失望,主要是内容零散,理论说教空洞,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

评价方式单一,观念陈旧。

校本培训是一种新的培训理念和方式。如对教师角色的认识方面,教师既是被培训者,又是培训者,正因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校本培训的评价观念应有相应的变化,评价内容应包括学校领导对教师参加培训情况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培训者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的评价,但是目前,许多学校只是单一地对教师参加培训情况做终结性评价,如只是对教师参加培训的次数、完成作业的情况、考核情况等量化打分,这样的培训尚缺乏实效。

针对上述情况,本人有如下几点建议。

校本培训与树立新理念相结合。教育理念是教师认定、坚信并执著追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是支持教育者教育行为的内驱力。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只有教师在观念层面上真正有所突破和转变,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才能把认识转变为实施课程改革的自觉行为。

校本培训应以多种形式帮助全体教师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重点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课程目标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通过培训,教师完成对新课程理念从“陌生到熟悉、从困惑到相信、从观摩到尝试、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过程,进而达到理念的刷新、观念的变革。

在培训内容上,要注重教育理念的更新,让教师明白,课堂运行的不再只是文本和教科书,更重要的是要张扬其中蕴涵着的先进的教学思想。在这场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不仅仅提高的是知识和技能,更加关键的是教育理念和精神。如果没有对新课程透彻的理解,将会出现“用新瓶装旧酒”的局面。在培训中运用指导──探究──反思的培训策略,使教师将教育理念了然于心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信念,从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培训过程中,召开各学科教师学习课程、分析新教材,让每个教师对实施的新教材钻研吃透、运用自如,用校本培训中的先进经验指导具体学科的课堂教学。

校本培训与教育科研相结合。教育科研是教师培训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生命力。校本培训应以教育科研为基础,实现理念与行为的转化。

在培训过程中,建立起培训、教学和教育科研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机制。

把培训场所移到教学第一线,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从教学实践出发,以学科带头教师的研究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全体教师的教材分析课为载体,进行教学案例研究,谁的课最能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就推荐谁做此类课的培训指导教师。教师都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种做法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其通过自学、讲授、参与、示范、观摩、案例研讨、案例教学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活动,按自己的所需,积极探索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对自己教学行为不断地进行审视和反思,搭起教学理念与教育教学行为之间的桥梁,使培训结果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动态管理与科学评价相结合。教师新老有别,教学经验、教学水平各不相同。进行校本培训,要实行培训动态化的管理,采取分层培训、分类指导、分步提高的方式。即:刚上岗的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的训练,确定发展目标,举行拜师活动,与高级教师结成师徒关系,专人进行辅导;中年教师压担子,按照对不同级别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的要求进行培养,多次开展“说、听、评”活动,根据各自的特长确定专修方向,进行教育的反思性研究和案例分析探究活动,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合作研究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评价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评价观对校本培训会产生不同的评价导向。在实行动态化管理的同时,要运用多元多维评价观。

评价内容方面,评价不仅仅是学校领导对教师参加培训情况作评价,而应当是多元的。评价的方式方面,应当探索多维的评价方式:可通过自我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获得前进的动力;可通过互评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互动发展;可通过领导评价,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可通过专家评价,指明自己的发展方向等。在评价中,教师与同事之间、教师与校长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合作交流,分享交流经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宁夏教育》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