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本教研,提升领导教学能力
课程改革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它需要校长具有适应变化的本领,具有专业的管理能力。校长不仅要以教育者的身份定位学校的组织性质及核心价值观,还要以领导者的身份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真正在学校的课程改革中拥有发言权和指导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和基本阵地。校长应该保证对教学工作的力量投入,做到情况明、信息灵、决策准,在学校内部建立起高效的教学指挥系统。我们的校本研究,就是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从实际出发,解决学校教学工作的问题,提升教师的素养,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在校本教研的带动下,我校已经在“舞蹈”“写字教育”和“传统文化艺术”诸方面创出了特色,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
身为校长,他应该领悟国家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要求,充分了解学校所在社区和学生的情况,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品牌课程。比如我校的书法教学:逐步完善了一至五年级书法校本课程的认知序列,重新编制了校本书法教材;形成了一支稳定而高素质的书法教学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了书法课内外教学的课程设置及普及与提高的目标指向。我们十分重视开展校本培训,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师资。
优质高效的培训质量是校本教研的生命线。我认为,实施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便是为了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办学目标。因此,我们及时地针对培训情况进行了恰当的评价,而评价的主体既是学校领导,也是受训教师,评价的方式有问卷调查、考核和教师座谈会等内容。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还及时地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和要求,对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地进行调整,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加强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管理的主体是人,而课程改革最终要落实到学校层面上,这其中的许多工作必须由教师来承担。为此,校长应该主动去了解和把握教师的个性和愿望,并努力满足他们的需要,允许他们能相应地自我管理和自我负责,鼓励他们主动地参与学校决策。
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我们提出的校本研修,指向的是专题研究和教学中探讨的问题,体现的是合作研究。我感到,当前普遍开展的教师专业化成长培训,促使了教师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与学习习惯,具有掌握运用教科研方法去研究教学的能力。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明确地提供了校本研修所需的政策导向、制度保障和专业引领。这就使整个教研活动,有一个适合教师们有效探讨的载体。通过反复实践与反思,他们在与同伴的对比中产生了共鸣,相互学习,互相竞争,取长补短。教师在公开教研中不仅提升了综合素养,还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管理所体现出的学科专业取向的特征。我们通过教育科研、校本研修和制度保证,促使了广大教师都具有了研究教学的意识与能力。
目前,我校形成了“专题研究”贯穿始终、“课的捆绑”解剖麻雀和“公开教研”展现风采这一校本研修的基本流程,成效比较明显。我们把具有浓厚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的教师作为骨干力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行动研究”。课题组内教师从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诸环节做到以问题出发,开展调研,提出策略,研究力求体现“真、实、新”的思想。特别是在观察反思中,每堂教学研究课都拟订了相应的观察量表,记录与研究专题及达标要求相关的教学状态,观察教师对教学三维目标和研究目标的落实情况。我们的研究实施策略为:师徒带教,同伴互助;捆绑教学,实践反思;专家引领,突出重点。可以说,我们运用校本教研,建立并完善了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形成了“科、研、训”一体化,科研兴校的运行机制,科研与教研的整合。教师们看到通过研究,解决了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难题,自觉研究的积极性随之高涨。在整个过程中,他们体验到了研究的价值、合作的重要和成功的快乐,课改理念得以更新,课堂教学效益和专业素养亦得以提高。
加强校本教研,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有空间和时间的保证。新一轮课程改革就充分体现了课程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它需要开放的学校文化作为支撑。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把他们当成学校管理措施的基础,清醒地认识到开发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上海市的一所书法特色学校,我校富有浓郁的书香气息。我们提出的“文化立校”口号,就是以书法艺术教育为切入口,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的认知、情感发展与美育及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教育相整合。我们力求把学生培养成会学习,会做人,基础扎实,人格健全,兴趣广泛,个性鲜明,能享受幸福生活的合格公民。在艺术文化的教育中,我们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目标:每个孩子“有一门艺术技能,有一定艺术鉴赏力,有较好艺术情趣”;构建了“一班”(兴趣班)、“一团”(学生社团)和“一课程”(校本课程)的艺术教育模式;充分运用书法艺术教育中的德育元素,开发编写了一至五年级完整的书法拓展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充分利用书法课、晨会课和班会课拓展书法教学。
学校还成立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组。校领导班子先学习,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教师们掌握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坚持学校教学特色,开发校本课程。结合教材特点、学校特色和学生实际,我们又进行了学科拓展活动。
学校的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同“弘扬民族精神”和“珍爱生命”这两个中心主题紧密结合,有机整合,有计划、有组织、有系列地开展了相关的活动,注重了活动中各学科间的重组。我校还建立起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按照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把民族精神与生命教育的评价渗透于智育、体育和美育之中,在学生的成长手册中予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