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2016年重庆市高中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心得体会
万州上海中学 高白玉
2016年10月25日和26日,在学校领导及前辈的支持下,我有幸观摩了13位优秀物理教师的精彩讲课。通过本次观摩活动,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线物理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断地修炼打磨,提升自我。对照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感慨颇深。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体会与感受:
第一,课堂引入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赛教师在课堂引入上都很用心,比如在讲弹力的时候,李滔老师以发生车祸后破窗逃生所用的破窗器为引导;陈源老师让学生拉橡皮筋、压弹簧、吹气球,让学生感受并引出弹力。贴近学生生活,体现物理来自生活。李华兵老师以拍录的微课《不许看电视》中,自己扮演的爸爸通过摸发烫的电视机,发现儿子偷偷在家看电视引出焦耳热,幽默风趣,吸引学生注意。更多的老师选择让学生上台,亲自操作小实验。如讲《摩擦力》的时候,傅霞老师让学生拉两本交叠在一起的书,费尽力气却拉不开引出摩擦力,石庆春老师让学生戴上手套捧起铁桶感受用粗糙的手套比用光滑的手套更省力引出摩擦力。新、奇、趣的课堂引入,即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同时这些新奇的设计都源自于我们的生活,所以,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挖掘更多生活中的物理素材。
第二,引导性的语言设计,让学生更自然地融入课堂
传统的教学更多的是老师直接将知识结论灌给学生,学生只需要记住并会用这些知识解题就行。而通过此次观摩,我发现,好的问题设计不仅让课堂的衔接更加自然,还能在激发学生的思考的同时,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的认识。简单清晰的引导性语言比一次又一次反复强调效果更好。
第三,教学过程突显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理念比新,授课方法活,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交流环境,参赛的教师都充分结合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来设计组织自己的课堂,将合作学习,互动性教学以及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等理念运用于物理课堂教学,让学生们在有趣的实验中或不断的思考中获得物理知识。每位教师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学生参与的自主探究性实验,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之中,逐步对现象进行分析,深入到问题的本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实验数据实事求是的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误差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高学生改进实验设计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创设情境——提问——学生思考、探究——分析、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各个环节,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 将方法的掌握寓于知识点的学习之中,注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第四,做好学情分析是课堂顺利进行的关键
每一堂课的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去掌握知识,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在对课堂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学生的学情分析,每一个概念,每一句话的设计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本次赛课,在讲《力的合成》时,学生对于力的图示掌握不够,而课堂的设计需要学生自己作力的图示,导致了课堂的尴尬。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多多积累经验,了解学生的困惑。
第五,用好一个素材,上好一堂课
一堂好的物理课,有创新大胆,又吸人眼球的设计固然是亮点,但有时候过多的亮点,让人眼花缭乱,只会让学生抓不住重点。有时候,我们只要用好一个素材,就能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在《力的合成》这堂课上,来自万州上海中学罗松平老师以拉橡皮筋实验贯穿整堂课,学生就以拉橡皮筋研究如何达到相同作用效果,如何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得到平行四边形定则。
赛场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老师们如何在课堂上挥洒激情,镇定自如,还看到了他们为了一堂好课而付出的努力与汗水。一堂好课,考验的是教师对教材的正确的解读,考察的是教师对课堂对学生的把握,更考验的是教师本身知识的沉淀及自身的修养。作为一名刚刚踏上讲台的物理教师,我们就像干瘪的海绵,需要让更多的知识与经验来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