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优质课大赛观摩体会
来源: 万州武陵中学 作者: 陈青苗
阅读: 810 时间: 2016-11-02 21:06:13 1

重庆市优质课大赛观摩体会

万州武陵中学   陈青苗

 

我很荣幸,观摩了今年1025—27日在重庆市万州中学举行的为期3天的重庆市物理优质课大赛,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使人于教学之中增加了许多借鉴之处。现总结于下,与大家共勉:

优秀选手们的课,让人听来,深深感叹,折服了在场所有的老师。我更是惊叹加赞赏!在本届优质课大赛上,各位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充分发掘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在讲授中充分利用动态语言和身体语言,使学生在课堂中生动而活泼,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出了学生的学习潜力。课堂上教师们表现出的新思路、新设计、新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们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做到了新课引入趣味化、揭示概念深入化、点拨规律条理化、练习形式多样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技巧艺术化。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作用和学生主体的角色。

这次听课,体会较深的是老师们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和深层挖掘,尤其是在《焦耳定律》课题的课堂上,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李华兵用绿豆下落过程中撞击透明圆筒中固定在弹性钢丝上的黑色珠子,来模拟电流流过导体时自由电子与原子核的作用,将“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热量”这一抽象、不可见、难懂的知识,用形象、可见、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化高深为浅显,让人耳目一新。实践证明,老师的智力思考劳动没有白费,学生们的兴趣调动起来,热情也高涨,一节课,在愉快中渡过!这难道不是我一直追求的吗?

若要对听过的诸多课一一讲说体会,恐千言万语也不能道尽。只好把选手们的诸多优点作一简要归纳。

1.知识整合,妙!

针对《力的合成》、《焦耳定律》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三节实验探究课,不同的老师分别做了不同的教学顺序,细细听来,都十分恰当,看来,对教材的重新整合的确体现了不同的教学风格,也与教师的素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的从生活应用中引出规律,有的从小组合作探究中得出规律,而引入新课都下了极大的功夫,有的联系生活激趣引疑,有的表演魔术振奋人心,有的自创教具紧扣课题,有的巧设谜语活跃气氛,有的师生配合搭台唱戏,教材上的实验不一定是最合理的,但教师有智慧,设计出新颖、有趣、创新、实效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所以无论哪种方式,都能既紧扣课题,又抓得住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2.环节过渡,精!

教师的基本功过硬,各教学环节,虽形式各异,看似无法,却有定法在其间。每一个教学环节处理得环环相扣,过渡极为自然,如同故事进行到此刻就当有下文一样,引人向往。因教师自然准确的语言串联,各环节过渡顺理成章,毫无唐突之感!尤其是万州高级中学的傅霞老师和万州上海中学的罗松平老师,更是以自然大方的教态、流畅优美悦耳的教学语言赢得了在场所有老师的称赞!我的体会就是,听这样的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3.启发质疑,实!

在物理实验中,学生会出现不同的疑问,教师能灵活的处理,说明课前下了功夫,而且教师点拨时,语言中的启发性,引导性,能启迪智慧,没有暗示,又十分恰当!研究的问题的过程和结论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也不是学生念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分析出来的,出来的。

真正是用真实存在的问题,即真问题来串起一节课,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激荡,在我心中,也是如此。我不得不说出心中的感觉:震撼!

4.学习过程,趣!

那些优美的课件自不待言,那些有趣新鲜的实验,确实让学生们快乐起来,热情高涨起来。如《焦耳定律》一课中,我听的两位老师都不约而同的选用了日常生活中的直流电扇为实验探究对象,通过让学生分别测量电扇转动时和被卡住时其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进而计算出电功和电热,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电扇在两种不同状态下消耗的电能与产生的电热间的关系,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探究对象生活化,学生十分感兴趣,乐于探究。傅霞老师执教的《摩擦力》一节以简单有趣的学生拉书实验引发学生思考,从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摩擦力从而形成概念,课堂上注重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合理利用传感器、电脑现场作图等现代教育手段形象准确的得出摩擦力的大小。罗松平老师执教的《力的合成》一节,用绳子拉包活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归纳形成概念,用拉橡皮筋这一简单实验贯穿全课,层层分析、逐步深入,最终探究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学生真是学在乐中,乐在学中,我听课仿佛进入了神奇的殿堂。怪不得,满满的听课老师都在聚精会神地听!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要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提笔言及,还觉未尽,笔墨太浅,无以表切,唯有亲临,方能体味,有幸观摩此次物理优质课大赛,是我从教之幸事,能常听如此优质课以改良我之教学,实乃一生之幸亦。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